我儿子在柏林工作,七年前,他与同在苏黎世工大上学的德国和瑞士小伙伴们合伙开了一个旅游网站,运营总部在柏林。他有驾照,但没有车,因为租住的公寓离公司只有三站地远,平时上班坐有轨电车;若要想在市里自己开车,就拿手机搜出一辆离得最近的共享小汽车(柏林最多的共享小汽车是奔驰公司的Smart双座小汽车)来开,比叫出租车便宜得多了;如果出远门,就到租车行去租一辆传统的内燃机小汽车。我每次看他,与他出去吃饭,他都是出门拿手机找最近的共享小汽车来开。
趋势一:现在,汽车共享已经逐渐在世界上流行。在柏林,有数万辆共享小汽车。越来越多的人有驾照,但不拥有车,与我儿子的情况一样:短途开车开共享小汽车;长途开车到租车行租车;每次开适合用途的车,且用车成本低。
趋势二:商业化的电动汽车已经在世界上已经跌跌撞撞地闯了十多年了。今天的电动汽车,已经可以跑上百公里甚至几百公里了。但是,充电的时间太长。如果家里只有一辆小汽车,绝大多数人还是会买内燃机的小汽车。因为电动小汽车跑长途电量不够,途中充电找充电站困难,且充电时间较长耽误工夫。
趋势三:汽车无人驾驶技术日臻成熟,即将投入应用。保守的估计是,3年内汽车无人驾驶将投入实际运营;悲观的估计是,10年内汽车无人驾驶也将投入实际运营。
这三个趋势的出现都是独立的,不过结合在一起,却会开辟两个领域的革命性的新时代。
第一个革命性的新时代是汽车的新时代——汽车无人驾驶+汽车共享+电动汽车:
——无人驾驶小汽车方便大量不会开车、不适合开车、不愿意开车的人使用。
——无人驾驶小汽车解决了驾车人的停车问题。
——小汽车大部分用于短途交通。因此大部分无人驾驶小汽车适合采用电动汽车。
——大多数家庭将不购买汽车,出行使用共享无人驾驶汽车。
——无人驾驶电动汽车不运行时,或者电快用完时,可自行到最近的充电站储供电。
——汽车共享可以提供给用车人最适合的车:短途用电动,长途用燃油,电动车自己找充电桩充电。
——大多数共享无人驾驶汽车是电动汽车。
——汽车保有量大大缩减,堵车问题大大缓解,停车难问题彻底解决。
——汽车事故和伤亡率呈数量级下降。
——汽车尾气污染呈数量级减少。
——需要的交通警察数量大大下降。
第二个革命性的新时代是储能的新时代,并因此解决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关键问题——风光电波动的补偿和消纳:
——现在一辆电动汽车的储电量是10~50千瓦时;低压慢速充放电功率为3~5千瓦。在一辆电动汽车处于充电状态时,其充放电功率即是这辆车给电网提供补偿消纳的电功率。
——电动汽车的蓄电池在汽车上的寿命为5年左右;从电动汽车上退役后,虽然储电量减退,但仍可以在地面上服役10年左右,成为电动汽车蓄电池的第二次生命周期。按电动汽车的退役蓄电池的平均储电量和充放电功率为其在电动汽车上的平均储电量的1/2计,由于其在地面上的运行时间是在电动汽车上使用时间的两倍,于是这些退役蓄电池可以提供大约与电动汽车上的蓄电池拥有的相同的储电量和大约相同的储供电功率。
——如果2030年后的某一年中国拥有6000万辆无人驾驶电动汽车(注:中国现在已经有1亿多辆小汽车);电动汽车可提供超过2亿千瓦的储供电功率、超过20亿千瓦时的储供电电量;退役电池也可提供超过2亿千瓦的储供电能力、超过20亿千瓦时的储供电电量;两者总计提供超过4亿千瓦储供电能力,超过40亿千瓦时储供电电量,则基本上可以解决全国风光电的日调节波动。
——另外,中国现在已经有几千万辆农用车,由于这些车的行驶范围小,因此,更适合采用电动车技术,这些农用电动车亦可参与风光电波动的补偿调节。如果给农村提供灵活电价,则大量的农用车会改为电动车。这样也可以大大降低农用车的运行成本,等于给农民提供间接的补助。
——电动汽车充电几乎不掏钱、可能还挣钱——因为可以通过灵活电价,借助储供电差价挣钱。如果一辆共享电动车一年行驶6万公里(现在北京市的小汽车平均行驶时间只有1.5万公里,每年行驶约300~500小时)的话,每年也就1200~2000小时,只占一年中14%~23%的时间,其它时间都可以进行充放电作业。
——于是,储能会成为电动汽车的重要衍生业务:
不相信这个即将出现的奇迹吗?共享单车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未来的参照场景。5年前,大概谁也想不到,今天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共享单车流行到这个程度。
柏林的欧洲能源科技园(EUREF),今天已经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其措施是:新建建筑全部采用被动房技术,建筑采暖节能超过90%,购买了风电,用光伏发电,建设了沼气热电联供站(在可再生能源不足时)提供电力和热力,(在可再生能源过剩时)用热泵制热,并建设了热力存储站,用退役的电动汽车电池建设蓄电站,建设了有几十个充电桩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并且开始使用无人驾驶电动汽车,用事实向世人展示了未来的能源世界和交通世界。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无驾照,从来不开车、只坐车,高瞻远瞩地坐等下一个汽车和能源时代的到来。(【无所不能特约作者 ,陶光远,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执行主任】)
下一篇: 三桶油共同参股广东天然气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