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产业有望开启海内外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10日,瑞银证券中国公用事业及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刘帅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一带一路”战略为电力行业带来最大影响的领域之一是核电,“中国已经在向海外输出华龙1号三代核电机组的技术,比如中核集团和巴基斯坦合作的华龙1号项目去年已经开工,采取双方共同投资、采用中国技术的形式。中法合作的‘欣克利角核电项目’后期也会采用中国华龙1号项目的技术。”
据中国广核集团5月9日在发布会上介绍,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已正式动工。该项目由中广核牵头的中方联合体与法国电力集团共同投资建设,中方股比33.5%,建成后将满足英国7%的电力需求。
刘帅表示,我国中国核电未来还有望与中东地区的埃及、约旦、阿根廷等国合作,以技术输出、股权投资、参与运营等多种方式实现“走出去”。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用电需求潜力大,但是本国发电能力不足以满足的国家,比如印尼的火电项目利用小时数达到6000小时以上,而相比之下,去年中国火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仅有4100小时,一些甚至降到3800小时。”刘帅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入的项目利用小时数非常高,项目内部收益率也会提升。”
与此同时,瑞银预计中国国内也将开启新一轮核电装机高峰期。根据《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中国核电装机的目标为到2020年达到58GW。为达到这一装机目标,瑞银预计从2015年到2020年,中国每年都将有至少6台核电机组投产、8台机组开工。
从核电投资回报来看,虽然核电项目的总投资相对较大,但由于其发电效率及利用小时数较高,单位成本具备优势。相比对原材料价格更为敏感的火电, 原材料(铀)在核电发电成本中占的占比仅为25%,而煤炭燃料成本占火电成本达70%。(记者 金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