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的发电方式,使得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为电网调峰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它们由此被冠上了“垃圾电”的称号。在6月6日举行的“第八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边会-清洁能源经济转型论坛”上,展开了一场为“垃圾电”正名的讨论。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生产国,目前,中国的风电装机总量达149GW,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为77GW,规模均居世界第一。
与此同时,中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所存在的消纳问题也十分显著,“弃风”、“弃光”问题相当严重,2016年,全国平均弃风率为17%,平均弃光率则达到20%左右。
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的副司长梁志鹏指出,风电和光电存在着发电不连续、不稳定问题,受制于此,其在可再生能源电力发电量中所占比例并不高。2016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为25.3%,其中水电贡献了19.6%的发电量,装机量可观的风电与光电仅贡献了5.3%。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指出,中国过去两年规模庞大的弃风、弃光量令人可惜,但真正的原因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各省之间的利益壁垒。
光伏企业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认为,风电和光电被冠以“垃圾电”,缘于人们观念上的排斥,只要调整火电调峰的机制,这些“弃”、“限”的电力都能被消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副院长徐晋涛教授提出,目前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问题很大程度上跟地区间的封锁有很大关系。
“中国电力市场目前存在彼此连接不够的问题,电力市场封锁是电力体制改革特别需要解决的问题。”徐晋涛认为,目前欧洲很多国家之间的电网都已开放,可再生能源的消纳不成问题,中国没有理由不建设更大的、范围更广的市场。
前不久,欧盟能源委员会提出,到2030年将各国的跨国输电容量再增加一倍,把各大洲电网连接起来,形成跨国、跨洲的电力市场。利用各大洲的时区差、季节差和各负荷中心的峰谷差,通过灵活的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实现余缺互补调剂,最大限度地减少“弃水”、“弃风”和“弃光”的问题。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王敏也在演讲中表示,欧洲所建成的这种同步电网使得新能源电力能够通过大电网在各国之间消纳,具备显著的网络经济优势,有效降低了新能源开发的边际成本,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在中国,煤电厂多分布在东南沿海、中东部等发达地区,发达程度和分布密集度成正比。这些密集的煤电厂均为属地化,并向所在的省份贡献税收,地方需要考虑就业、经济转型等现实问题,观念和行动上的转变都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上一篇: 我国调峰能力不足 弃光问题仍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