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日前通报了当前全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通报指出,2017年以来,我国煤炭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的态势,供应和消费略有增加,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价格稳中趋降但处于合理区间,行业效益整体好转。其中,4月份全国煤炭消费进入淡季,消耗环比减少,供给继续增长,主要用户及港口存煤增加,价格开始逐步回落。据此初步预测,2017年全国煤炭需求将保持基本平稳,随着迎峰度夏来临,气温升高,煤炭季节性消费将有所增加。
煤企经营状况未根本好转
通报显示,全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自2013年以来连续下降。2017年前4个月,煤炭投资完成459亿元,同比下降10%,降幅同比收窄16.8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11.08亿吨,同比增长2.5%;全国煤炭消费量约12.8亿吨,同比增长3.4%;全国进口煤炭8949万吨,同比增长33.2%;全国出口334万吨,同比增长1%;全国铁路发运煤炭7.15亿吨,同比增长14.8%。
通报指出,全国煤矿存煤持续下降,用户存煤低位平稳,港口存煤波动上升。到4月末,全国重点煤炭企业存煤6800万吨,同比减少5765万吨,下降46%。全国煤炭价格波动回落,其中动力煤市场价格3、4月波动较大,5月以来持续下行。前3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460.9亿元,同比增长41.7%,其中利润总额708.7亿元。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通报认为,前4个月,我国煤炭市场需求相对稳定,煤炭供给平稳增长,供求关系保持基本平衡。同时。煤炭产量、运量和企业效益增长较快,有需求拉动、政策引导的因素,也有去年基数较低的因素。总体上看,由于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经济下行,目前煤炭企业经营状况还未得到根本好转,补还安全生产欠账、职工工资、社保基金的压力依然较大,实现行业脱困发展还需付出艰苦努力。
煤炭需求将保持基本平稳
对于煤炭市场走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预测,从需求看,我国煤炭消费将保持平稳。一是国民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态势。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持续释放,主要经济指标出现积极变化。二是清洁能源对煤炭的替代作用增强。前4个月,全国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分别增长20.9%、19.8%和30.7%,明显超出全部发电量6.6%的增速。其中,水电装机已占全部装机容量的18%,水力发电量的变化对煤炭需求的影响加大,前4个月水力发电量同比下降4.5%,使得煤炭需求增加。三是环境约束加大,国家加大散煤治理工作力度将减少部分地区的煤炭需求。
从供给能力看,我国煤炭产量将有所增加。一是国内煤炭供应保持稳定增长。一方面,国家加大减量置换工作力度,一批手续不全的煤矿通过产能置换完善手续,将逐步投入生产建设;国家调整减量化生产政策,部分优质产能煤矿产能得到释放;一些安全保障能力较高的露天煤矿和低瓦斯煤矿通过核增生产能力,增加产量;同时,随着煤炭市场稳定好转,煤矿复工复产的积极性增加,将增加煤炭有效供给。另一方面,国家加大煤炭去产能工作力度,强化安全、环保、质量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建设、不安全生产和超能力生产,一些落后产能将有序退出,一些安全欠账较多的煤矿产量短期内可能有所下降。二是我国煤炭进口同比将有所下降。近期国家将从提高商品煤质量水平、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规范进口秩序等方面入手进一步限制劣质煤进口,下半年煤炭进口量将有所下降。
煤炭价格近期有望企稳
5月下旬,煤炭供需格局继续偏向宽松,煤炭价格进一步下调。煤炭生产方面,目前上游煤矿开工率较高,市场供给不断增加,煤炭库存攀升,截至5月25日秦港、曹妃甸及天津港三港库存高达1213.60吨,同比增幅31.12%,周环比增幅2.47%。
下游需求方面,4月火电增速环比回落2.0个百分点,电厂库存持续修复,叠加近期煤炭价格指数降幅连续扩大,导致市场看跌情绪加重,买卖双方博弈重心转移至绿色区间以内,煤价也伴随回落。另一方面,临近月度节点,重点煤企长协价下调已成定局,大量采购拉运需求被拖后至6月份,且6月长协价格预期反复向下修正,已基本接近市场煤价水平。预计后期煤炭价格或将继续维持小幅下行趋势。
焦煤方面,近期环保检查影响持续,焦炭价格继续承压下行,下游钢焦企业多持观望态度,按需采购,叠加国际焦煤持续回落影响,我国焦煤市场主流价格以持稳下行为主,短期内焦煤市场价格难以探涨。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煤炭行业淡季深入,煤炭库存持续攀升,短期内煤价难有上涨行情,但考虑到6月中下旬“迎峰度夏”带动下游补库陆续启动,煤炭消费需求或将提升,煤炭价格跌幅或将实现收窄企稳。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认为,当前,我国煤炭市场供求基本面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国内煤炭生产和建设的产能规模依然较大,供大于求的问题依然存在。根据预计,2017年我国煤炭市场供求将保持基本平衡,供给逐步向宽松转变,同时也存在部分地区受资源、运输约束出现时段性偏紧的问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建议,一是加强行业自律,坚定不移去产能。二是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三是准确研判形势,努力稳定市场。
上一篇: 我国二氧化碳直接制液体燃料研究获突破
下一篇: 专访:科技工程助力北极油气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