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谁敢说煤炭企业四处圈地占资源是盲目扩张?我说了,而且写了文章表达质疑。可,有人听吗?”一位朋友近日提起他10年前写的文稿时如是说。
其实呢,10年前煤炭行业的扩张,是挡不住的诱惑。煤炭企业的决策者,有多少能摆脱非市场的干扰?却不料,转眼间情势变化,煤市一下跌入低谷,大量巨额投资打了水漂。人们不禁要问决策者:你,有没有投资决策的眼光?
据笔者观察,在现实中,投资决策者还有另一种眼光短浅:急功近利地追求当期效益,认定所有存在风险的投资都是冒险,对企业每一项投资都持怀疑、否定态度。而且,很多决策者是当面赞成,背后嘀咕,提前给自己留下一条放“马后炮”的后路。
其实,投资不在有没有风险,而在投资是否认准并顺应了大趋势,风险是不是可控,是不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可获得收益是否值得去冒这个风险。
比如,重庆能源集团近年来投资涉足咖啡产业,不仅做进出口业务、建设加工基地,还与民企合作。此事就颇招非议:有人说,冒风险投资,而且在自己本行业以外的领域去投资,不值得。也有人说,做咖啡与民营企业合作太危险,人家随时可能拍拍屁股跑路。
冒风险投资,在原有行业之外寻求发展,就错了?说这话的人不懂得,投资就难免有风险。习近平总书记说,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而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投资。
作为国企改革定位的“商业一类”大型企业,跳出本行以外投资并没背离企业的定位。其主要改革目标之一是“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决定了“盈利能力”才是国资部门应该考核的重点,而不是企业只能限定在一个产业圈圈内挣死挣活。
“商业一类”改革目标之二,是国有资本在管理上“放权”,国企资本的股权占比,“可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参股或完全退出”。与民营企业合作,显然并不违背这个原则。实事求是地讲,很多民营企业的市场活力、管理水平远胜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正是以其优势补国有企业之短。倘若民营企业真的要拍拍屁股走人,恐怕应该探究的不是民企,而是国企从未把企业资产真正当自己的命根子。
笔者近期看过一则微信,说得颇有意思:30年前说下海能赚钱的人,被认为是骗子,但30年后下海者大多富起来;20年前说炒股能赚钱的人,被认为是骗子,但20年后炒股的人确实有不少人发了;10年前马云说互联网能改变人们的生活,也被认为是骗子,但现在有好多人都把马云当成神。
事实早告诉我们,投资决策的眼光,就是当别人不明白的时候,他明白他在做什么;当别人不理解的时候,他理解他在做什么;当别人终于明白时,他早就成功了。
任何一次机遇的到来,总有人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抓不住。如果你是普通老百姓,你一时缺少眼光,那不打紧,但你若是决策者,如果不会在事前看清风险关节点、努力寻求化解风险的办法,却只会在一旁说三道四放“马后炮”,那就笃定是个问题:我们的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还怎么仰仗你?
企业决策者,不妨扪心自问:投资决策的眼光,有,还是没有?
上一篇: 市场调整山西煤炭价格止跌趋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