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金融专业吧”“我觉得还是会计专业比较稳当”“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还是报计算机好一些”。高考之后,填报志愿成为每个高考家庭的刚性话题。不少家庭甚至要召开家庭主题会议(扩大会议)来讨论孩子报考专业的问题。高考热,一般来说,高考话题会从考试开始一直持续到新生入学。
在“扩招”政策经过18年后的今天,不少专业处于毕业等于失业的严峻就业形势下,家长们对考生的志愿选择更是“如临大敌”。如何选择“朝阳行业”的关联专业,变成了众多高考学生和家长的第二次“高考”。
环保产业已然成为风口
历经三十年的蛰伏,有一个产业刚刚迎来了春天,这就是环保产业。近日,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赵华林在第十届中国环境产业大会上表示,环保产业总体规模进一步扩大,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涉及环保投资将超过6万亿元。
近年来环保产业保持着较高的年增长率。随着最严格环保法规实施以及部分行业增速放缓,环保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出现爆发式增长。在2015年以来我国GDP增长率持续下降的大环境下,环保产业近乎“独领风骚”
“毫无疑问,就目前国际国内形势而言,环保行业在将来的一个很长时期内,将是一个处在“风口”上的行业”,某环保行业资深人士如是说。“接下来,这个行业就像是十多年前的互联网行业,将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环保行业成为国家支柱产业的同时,对人才,资金的需求将会随之剧增”。
自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湖州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以来。环境保护成为万众瞩目的话题,2017年世界环境日,中国更是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世界环境日主题。各知名企业如中信环境技术、各地政府环保及相关部门积极响应为中国世界环境日主题献礼。
环保行业人才供给矛盾凸显
据知名环保企业中信环境技术中国区人力资源负责人介绍,随着近几年环保产业的发展,环保行业高级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日益凸显。至2017年,环保行业的人才供给矛盾更加突出。市场机遇和政策红利使得众多实力雄厚的国企纷纷跨界加入,以入股、并购、成立环保子公司等方式加速在环保领域跑马圈地。
央企和大型国企进入明显提速,其中葛洲坝、中国石化、中国中车、国电集团等大型传统行业巨头都已纷纷涉足环保市场,更加加剧了原本就紧张的专业人才以及高级人员的供求矛盾。
以中信环境技术而言,企业系中信集团在水务及环保领域拓展的唯一旗舰平台,其业务覆盖传统水处理、流域治理、危废固废、循环经济园区、膜制造等多领域拓展的情况下,不缺技术、不缺资金、品牌优势明显,唯独人才奇缺!急需商务(市场)、设计、工艺、项目管理、运营管理、研发等各方面的高级人才。
人才的供求关系是决定就业的核心要素。在“中国梦”的大国家战略环境下,人民的幸福生活必须需要美好环境的支持,以牺牲环境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时代将愈来愈远,在接下来的数十年期间,环保行业将如现在的互联网行业一般,必将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支柱行业。
2017年高考毕业生聪明的选择——环保关联专业
如果说在2015年以前“环境专业毕业生前途光明就业却难”。那么在2017年以后的数十年内,环保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将出现前途光明就业也光明的“双光明”状态。某资深人士预测说。
就高考而言,志愿填报成为众多考生及家长的第二次“高考”。对众多考生而言,若能选择处于上升爆发阶段的行业相关专业,将会在未来的就业择业中获得相应红利,让职业生涯走的更加顺畅。某资深人力资源人士表示,在环保产业成为风口行业,获得国家长期红利的当下,选择环保或关联行业无疑是众多考生“聪明”的选择。
一般高校环境类专业设置
环境学专业是个庞大的体系,分类比较多,一般来说主要包括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管理专业和环境保护监测专业等,此外,也有高校设立了大气环境、生态环境、乃至环境法教育等系列相关专业,可以看出,国家对环境问题是相当重视的。
环境专业属于化工类专业的范畴,在大多数人心中,化工专业就业前景不是很好,而事实上能源、信息、材料是我们人类生活发展的三大支柱,能源又是材料和信息的基础,所以目前像化学化工类这种专业培养的人才,它的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像环境类专业随着其自身的变化及我们研究探索的不断深入,将会有更加深远的发展。
环境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
环保类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据悉,环境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前景也比较广泛。
例如: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城市规划与建设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及应用技术方面的工作;
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则可以就职于政府的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资源咨询公司或者在一些涉及化学、制造、工程、采矿、石油等领域的公司中担任环境专业人员或工程师等;
环境保护和监测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就可以去有关的环保部门、工矿企业、大、中、技院校,科研机构等从事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环境教育、环保宣传以及环保产业的管理等。
上一篇: 专家为青海动力电池发展献策
下一篇: 不惜一切代价捍卫油价?考验真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