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国际生物岛异地光伏电站。 南方日报记者 刘力勤 摄
6月30日上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对口帮扶清远市阳山县建设异地光伏扶贫电站并网发电仪式在国际生物岛举行。
记者从现场获悉,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异地光伏扶贫模式开创了全省先河。它突破了光伏扶贫项目选址难的困境,探索出了可持续的精准扶贫新模式,让阳光变成真金白银,温暖贫困群众。
据悉,生物岛异地光伏扶贫电站的投产,意味着该区在阳山县内援建的14个光伏扶贫电站已全部“点亮”,每年的收益达3000万元。将帮助全县7000多个相对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光伏扶贫电站让7000多名贫困人口脱贫
据了解,异地光伏扶贫模式是在扶贫点以外的且适合进行光伏发电条件的地方,建立起光伏发电收益项目,并将收益资金拨给扶贫点进行扶贫的新模式。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本次异地光伏扶贫项目在生物岛的3栋厂房天台,总建设面积8000平方米。使用太阳能集热板组建光伏发电站进行发电,并将线网并入南方电网及工厦线网。根据“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原则,实现了即时发电即时有收益。收益资金采取每月一结的方式给到阳山县的贫困人口。
截至6月30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援建阳山县的已有14个光伏扶贫电站投入使用。
现场的工作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每度0.98元计算,扣除运营成本后,14个发电站预计每年的收益达3000万元,届时将助力阳山县的8镇35村3275户7871个相对贫困人口如期全面脱贫。
据悉,该光伏发电项目资金将首先优先解决贫困户收入问题。小江村拟成立合作社,将符合资格的贫困户纳入合作社,以年底或每半年底分红的形式按照实际收益进行发放,初步测算每年每人收益3000多元。
早在今年4月26日就开始并网发电的阳山县小江村光伏扶贫电站是广东省首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
黄埔区驻阳山工作组组长瞿桂宗介绍,电站并网投产后,不仅小江村79户188名贫困人口每年可以增收3500元,村集体收入每年预计超过10万元。
“现在还只是小江村光伏电站一个项目产生收益,14个光伏扶贫电站启动后,将带来更大、更持续的收益。可能我睡一觉,又多了一个贫困户脱贫。”一名黄埔区驻阳山县扶贫干部如是说。
异地“借光”扶贫探索可持续帮扶新路子
记者了解到,广州国际生物岛异地光伏电站总投资约560多万元。经估算,该项目年收益总额约为投资总额的20%,预计5年便可收回成本,收益周期约为25年,年收益可达12%。
而且,光伏发电项目受益长达20年以上,属于一次投资,长期受益的项目,贫困户可以长期从中获取稳定的收益。
然而,光伏扶贫虽然好,但是实施过程中困难也不少。项目选址是一个“老大难”。比如,符合供电并网要求的电站选址不一定符合国土、林业用地规划;符合国土、林业用地规划的电站选址不一定符合供电并网要求。
项目落地方面,传统光伏扶贫模式也有颇多限制。例如,很多贫困户的屋顶比较简陋、承重不够,存在安全问题;集中式电站一般由企业和政府合资建设,很大部分收益归了企业,贫困户受益比例比较低等等。
对此,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另辟蹊径,利用区内高楼林立,许多园区、企业楼顶处于闲置状态。此次项目选址在生物岛标准产业单元,不仅盘活闲置楼顶资源,也为解决光伏扶贫项目建设用地难问题做出了有益探索。(见习记者 许可 记者 陈思勤)
上一篇: 伊朗与法石油巨头签天然气开发大单
下一篇: 我国最大页岩气田探明储量超6000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