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亿多人的美国,现在有50多万公里的天然气管道。你猜猜,13亿多人口的中国,天然气管道有多长?
7月1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显示:到2020年,全国油气管网规模达到16.9万公里,其中天然气管道里程为10.4万公里。
这也意味着,中国3年后的天然气管道里程,也仅仅只有美国现在的五分之一!
这样的数据对比,反差强烈的背后或许事出有因,比如,两国能源使用的结构占比不一样等。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油气管网的发展空间是十分巨大的。
8年后管网规模达24万公里
上述《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油气管网规模达到16.9万公里,储运能力明显增强。到2025年,全国油气管网规模达到24万公里,储运能力大幅提升。
其中,2020年的油气管网规模中,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道里程分别为3.2、3.3、10.4万公里。
针对2020年天然气管道里程达10.4万公里的目标,一位天然气行业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是基于现有管道的一次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的话,仅能称为初级目标。
对此,中海油研究总院规划院战略研究室人士许江风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天然气管道的修建有利于天然气的发展,但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扩大天然气需求,以气电取代煤电。天然气发电具有清洁灵活的优势,并且热效率好,可以率先在大城市进行天然气取暖及调峰的尝试,以推进能源结构的转型。
为促进管网发展,《规划》提及,提供公平开放的公共服务。各类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油气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统一天然气入网标准,实现天然气管网运营互联互通,油气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上述行业人士表示,天然气有较好的盈利能力,能够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但是前提是要扩大天然气需求。
许江风也认为,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符合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要求,要促进天然气的发展,必须扩大天然气需求。然而,目前不仅是天然气,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的发展,都遇到了“弃风”、“弃光”的尴尬,这与大量的煤电发展有关。
许江风解释说,中国的电力是过剩的,这里面很大的原因是煤电过多,由于煤电成本低,现在风电、光伏、水电、气电等能源在与煤电竞争时处于下风。
此外,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地方出于消耗煤矿与拉动GDP的考虑,也更青睐于煤电项目的建设。
但事实上,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发展除了符合能源结构转型的要求外,其本身用于发电也有诸多优势。许江风表示,天然气热效率高,用于取暖也更加清洁。天然气具有启动灵活的优势,给光伏、风电调峰最好。同时,气电厂的占地只有煤电厂的五分之一。“天然气发电可以主要用于采暖与调峰。”许江风说。
拓展“一带一路”进口通道
BP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如果是光算经济方面的这笔账,对中国来说天然气恐怕不是很有优势,因为中国要从遥远的其他国家进口天然气,而中国国内本身有着非常丰富的煤炭资源。如果仅仅从成本角度考虑,用煤炭比用天然气更划算。
“中国政府有决心要减少煤炭所占的比重,要发展天然气等其他能源,这不是从成本的角度考虑。”戴思攀说,这是从减少碳排放、保护空气质量以及能源结构转型等角度出发来进行决策。目前中国一些工业用户在加快取代煤炭的步伐,在选择可再生能源发电、核能发电或天然气发电中,天然气在发电上还是很有竞争力的,中国的天然气发展有着光明的前景。
许江风认为,可以在具备条件的大城市先进行天然气发电,之后再慢慢推开。“大城市经济实力强,清洁需求强烈,更有能力先使用天然气发电替代煤电。”
这也需要地方管网建设先行,《规划》明确,到2025年,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天然气管道基本介入。展望2030年,全国油气管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普遍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天然气利用逐步覆盖至小城市、城郊、乡镇和农村地区,基本建成现代油气管网体系。
此外,《规划》还提出,统筹考虑天然气和LNG“两个市场”、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管道和海运“两种方式”,坚持“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登陆”原则,加快建设天然气管网。到2025年,逐步形成“主干互联、区域成网”的全国天然气基础网络。
许江风表示,如果量小的话,LNG可用于初期培育市场,但是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一定是以管道气为主,管道气的成本也更低。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加强管网的建设,并且地下储气库的建设也要同时跟上。
对于管网的建设,《规划》也明确了拓展“一带一路”进口通道。要求,到2025年基本形成“陆海并重”的通道格局。
在天然气储气调峰设施建设上,《规划》要求,加快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等地区底线储气库建设,新建干线管道配套储气库工作气量应达到管道设计年输量的10%以上,2025年实现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超过300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