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印度商工部发布公告,对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和马来西亚进口的光伏电池及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局长王贺军就此发表谈话。
王贺军表示,中国政府高度关注近日印度对光伏电池及组件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光伏产业是关系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对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农村电气化以及消除贫困具有重要意义。各国应当共同努力促进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而不是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扰乱正常的贸易秩序。
而就在不到一个星期前,欧盟当地时间7月19日,欧委会发布对华光伏双反措施形式临时复审终裁披露,根据该披露,欧委会拟对单晶和多晶两类产品分别设定电池和组件的最低限价,并于每季度之初对最低限价进行调整,其中单晶组件的价格将由措施生效后的0.463欧元/瓦逐步下降至2018年9月的0.38欧元/瓦(2017年第1季度市场价格水平),多晶组件的价格将由0.415欧元/瓦下降至0.33欧元/瓦,单晶电池片的价格将由0.244欧元/瓦下降至0.218欧元/瓦,多晶电池片的价格将由0.207欧元/瓦下降至0.195欧元/瓦,价格调整依据为PVinsight价格指数。
新最低限价的使用范围为仍在执行价格承诺的企业和申请自愿退出且未被发现违反价格承诺的企业,对于欧委会已经发现违反价格承诺且被取消价格承诺资格的企业将按原审其他公司税率征税。利害关系方可以于8月2日前向欧委会提交评论意见。
而在更早些时候,美国商务部就对华光伏产品第三次反补贴行政复审作出终裁,中国企业被裁定17.14%-18.3%的反补贴税率。
相较于2012年的美欧双反,此次“双反”似乎并没有引起业内太多的关注和争论。原因除了国内市场和新兴市场的需求比较强劲外,估计业内企业对此也已有些习惯成自然波澜不惊了。
2012会否重演?
2012年,正是在欧、美轮番“双反”的背景下,中国光伏遭遇强冷冬季,业内企业纷纷亏损,诸多知名企业倒闭、破产,乃至出现企业家跳楼、出逃等极端现象。
随后,是在国内市场及亚洲等新兴市场的启动下,危机才得以缓解,行业开始复苏。特别是国内市场,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便跃居全球最大装机市场,并延续至今,为中国光伏产业整体的由危转机和稳步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不过,四年多的超速发展和市场布局的无序,也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国内市场的未来。加之消纳难题和补贴拖欠等行业顽疾一直如影随形,以及宏观电力需求疲软的大背景,均使得国内市场高速装机支撑产业持续扩张的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
综合来看,今时,虽然全球光伏市场格局已不同当年,各新兴市场遍地开花,但其需求显然难以支撑行业现有产能。一旦美、印两大主要国际市场轮番“双反”,再与国内市场萎缩形成互动,中国光伏产业遭遇“2012”重演,并非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