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改革构架已经逐步深入人心。在讨论增量配网时,有观点就指出:增量配网是把具有自然垄断的需要管住”的“中间”拿去当“两头”来“放开”。增量配网就是切电网的肉,还专挑肥的,为什么不把农村山区的电网拿来搞。这两个观点非常有代表性。
增量配网确实就是需要“管住”的“中间”。但管住中间不等于就是一定要或者说只能拿给一家来做。曾几何时,我们开始崇拜大一统的电网,认为只有全国一张网电网才经济,才安全。有这样的观点并不奇怪。建国以来,中国的电网发展史就是一个从分散到不断联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全社会受益了。然而,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联网的过程有没有止境,电网的规模有没有上限,什么样的电网规模是最经济的,最有效率的呢。我们很少听到这样的讨论,是没有人关心这个命题,还是不同的声音发不出来呢。曾经看到有位曾是大学教授的专家著作里,坚定地认为电网规模越大越好越安全,我在猜想他的经济学讲义里,是不是边际成本曲线和我们的教科书不一样。
为什么自然垄断的配网可以拿出来给不同的主体来投资和运营呢。道理很简单,给不同的人做有不同的结果。于是我们就可以看看,增量配网放开到底有什么不同的结果。有人说,谁还会比电网更专业,结果会比现在的电网差得多,这样的可能性一定有。但同样也有可能性,做出来比现在的好很多。不一定吗?先不说长江后浪拍前浪的事,就看看我们电网走出去的业绩,国家电网海外参股了巴西、葡萄牙、菲律宾、意大利、希腊、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电网,据说回报都很不错。三峡集团参股了葡萄牙的配网,业绩也很好。央企在国外能经营效益好,经营国内的电网可不可以也这样的效果呢?答案是肯定的,把国外的先进经验学回来,然后逐步改善我们的管理水平,我们的电网会越来越好。同理,我们国内的社会资本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让他们来参与配网投资,也是把好的经验做法带进来。
但凡说到国内电网效益不好,就会提及农村电网,有交叉补贴,等等等等。我想我们的国家农村面积可能会大一点,但哪个国家都有农村电网。说到交叉补贴,无非是让有的用户多掏钱接济一下,让有的用户少交钱,这和电网的效益有什么关系呢,难不成是电网企业自己在倒贴钱吗,不会有这样的事情。那为什么不把农村电网拿出来搞增量配网呢?道理很简单,中国经济的发展重点在园区,增量配网试点是解决问题抓主要矛盾。说为什么不把农村电网拿出来做增量配网,这是赌气的话。
把园区电网拿出来搞增量配网,不是切谁的肉。所谓割肉,就是动了所有权,把一个主体的权益转移给另一个主体。说白了,中国一直没有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电网经营是政府授权企业的特许经营。既然政府授权,就可以调整这个授权,这就类似调整行政区划,何来割肉一说呢。要说不合理,也就是一直没有一个成文的法规,让各个相关方有章可循。我们从增量配电网放开投资,应该看到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那就是未来的配网一定会走向特许经营,符合条件的不同投资主体都可以来竞争特许经营权。不同主体投资经营配网,将会对规范配网投资回报提出明确的诉求,同时也将促进政府健全配网监管,而足够多的监管样本,也将推动中国电网监管理论从成本加成转向激励性监管。我想三峡集团正是看到了本轮电改的趋势,率先而为。这样也是笔者为什么赞叹道,企业和企业家比政府更懂得市场。
中国的经济改革,一直是走的渐进式的软着陆的路子,不会采取激进的硬着陆的方式,这样的好处是社会平稳,不会激起大的矛盾,但不好的地方就是很多人感受不到改革带来的变化,容易停在原地,甚至自觉不自觉地维护旧的体制和机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是激发了市场活力的改革,这个过程就是难以逆转的。中国电力体制改革过程中,已经有这样的先例,那就是笔者之前文章中提到的“集资办电”。增量配网试点,也将会与集资办电一样,载入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史册。如果说,集资办电最终促成了中国电力行业的厂网分开,那么,增量配网试点最终将促成中国电网体制的输配分开。
伟大的时代往往都是这样开启的:当门被推开时,并没有什么大动静,大家尚在沉睡。只有光照进来之后,人们才会惊醒,并发出赞叹的声音。(摘自“六神磊磊读唐诗”)
当光照进来的时候,机会也多被先行者提前布局了。(作者|世兴)
上一篇: 阳江高新区打造千亿高端不锈钢产业集聚区
下一篇: 中日韩在锂电池产业链中的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