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以“新能源与供给侧改革”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梁俊强出席开幕式,并发表“新能源在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的应用与思考”主题演讲。
演讲内容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一、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的背景与现状
2016年12月21日,习总书记在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4次会议时强调:“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关系北方地区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关系雾霾天能不能减少,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300万户以上,全部淘汰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一个文件,在“2+26”的城市中推行清洁采暖政策,是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领域革命的一个具体实践,影响是比较大的。
我国采暖地区占到75%的国土面积,采暖形式大体分为以下几种。在城镇,集中供热约占88%,几乎都是用锅炉房、热电联产公司供热,其他供热形式所占比重较小;城乡结合地区主要是分散的供热方式;农村地区利用燃煤来供热的比重达到75%,生物质供热仅占25%,并且生物质在采暖上的应用还在逐渐减少。无论城镇的集中供热还是农村的分散供热,燃煤均是主要能源形式。
这样的供热能源结构令整个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采暖季一到,尤其北京,空气质量马上会发生极大变化,污染物浓度是非采暖季的1.5倍以上。虽然2013年以前,部分地区已开始注意冬季取暖的清洁化,但大多以城镇集中供热为主,如北京、陕西、甘肃、新疆等西气东输沿线地区。
二、新能源在清洁取暖中的主要技术类型
新能源在清洁取暖中应用的主要方式包括电能、太阳能、空气热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多能互补等。制热式的电采暖费用贵且不节能,蓄热式的电采暖省钱但不节能,将高品位能源直接用于采暖,从能源结构以及经济性上来说是最不划算的。
然而,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无污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缘热泵一次能源利用效率较高,可以大于100%,还有空气泉热泵,也是电能驱动,一次能源利用率也较高。
三、新能源在清洁取暖中的应用现状
2010年:核心区进行煤改电,由于受房屋居住条件及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电采暖产品绝大多数为蓄能式电暖器产品。
2013年:减煤换煤,清洁空气行动,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路线方针开展,14个实施“减煤换煤”的区在对不同种类的电采暖方式开展试点。
2016年:直热式电暖器被禁止,地源热泵少量应用,而低温空气源热泵装机总量快速增长;
2017年:禁止 “直热式”电取暖,限制蓄能式电暖器,蓄热率≥75%;原则上鼓励使用空气源热泵、“太阳能+辅助加热”设备以及“多能联动、多热复合、多源合一”的技术设备。
虽然根据市场选择技术类型不断发生变化,但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始终是围绕新能源技术实施的。
1、政策支持。北京市的支持力度是比较大的,不过不具备广泛的推广性。每户设备的购置费用,政府按三分之一来补贴,最高2200元,空气泉热泵按每平米100元来补贴,最高1.2万元。北京市还在管网改造、电价补贴等多个方面给予了政策支持。
2、实施规模。2016年北京市共完成663个村庄、22.7万户的煤改清洁能源任务,其中煤改电574个村19.9万户,“煤改气”89个村2.8万户,规模还是非常大的,整个结构也有很大的一些变化,可以看出,新能源技术是冬季清洁取暖中重要的技术应用形式。从调查结果来看,95.8%的用户对采用新能源技术的效果、运行费用表示满意。
3、应用效果。新能源技术的良好效果为其在未来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作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区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新能源技术在清洁取暖中的推广。
四、新能源在清洁取暖中推广的机遇与挑战
1、促进新能源技术在清洁取暖中推广市场机制的建立。要解决价格贵的问题,长期靠政策补贴的方式并不是长久之计,是不可持续的。在经济取暖当中,不能仅改热源,还要把管网和业务一并考虑,在终端消费要做成节能的建筑,降低负荷,供给才能下降,为蓝天作出更大贡献。
2、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技术在清洁取暖中的应用效果。突出清洁、舒适等特点,实现住户“用的好”。效果的好坏是对技术最客观的评价,也是吸引住户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3、促进在清洁取暖中新能源技术的更新与提升。对一家一户来说,是从源到末端、到输送的全过程,不是卖一个产品就结束,希望技术要适应工程的需要,工程当中发现的问题也要及时地反馈给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