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个成功的风电装备产业园需要具备哪些要素?江苏阜宁给出的答案是,把握好宏观产业政策,选择好招商引资对象,建立好政策扶持机制。经过十多年的精心培育,风电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该县对外的一张靓丽“名片”,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注入一股绿色之源。
7 月4 日,位于江苏盐城市西北部的阜宁,天空阴沉,不时飘落阵阵细雨。坐落在阜宁风电装备产业园的中材科技(阜宁)风电叶片有限公司(简称“中材叶片阜宁公司”)厂区内则是一片忙碌景象。这一天,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国内首套68.6 米风电叶片成功下线,3 支“巨无霸”整装待发,即将运往新疆安装发电。
而这只是阜宁风电装备产业园中时常上演的一幕。自2005 年阜宁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在全国率先决定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业以来,当地不断优化软硬件环境,用高效的服务弥补资源禀赋的先天不足,吸引了一批风电龙头企业入驻。现在,这个产业园正在不断结出硕果,年销售额20 亿元左右,纳税超1.3 亿元。
突破资源禀赋瓶颈
将时针拨回到12 年前的2005 年。彼时,我国风电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一系列利好消息预示着这一产业将迎来爆发。
2005 年2 月28 日,《可再生能源法》获得通过,自2006 年1 月1 日起施行,奠定了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高速发展的法制之基。
为了推动风电发展,从2003 年至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相继组织了3 次风电特许权招标。在第三轮招标中,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在盐城下辖的东台市中标了20 万千瓦项目,拉开盐城风电规模化开发的大幕。
此时,年过半百的陈平正在苦苦思索着阜宁的产业结构转型路径选择问题。作为当时的阜宁县委副书记、县政协主席,陈平分管经济工作,为当地经济发展找准方向自然就成为摆在他案头的最紧要工作。
当得知东台将建风电场的消息时,陈平敏锐地意识到其中蕴藏着巨大契机。
“盐城有较长的海岸线,我们实地考察后觉得盐城的资源太丰富了,有大量滩涂,十分适合发展风电。”陈平向本刊记者介绍,“这给我的启发就是,盐城会成为中国未来非常重要的一个风电开发区域。”
开发风能资源,离不开风力发电设备,这也意味着盐城地区的风电装备制造业将非常具有发展前景。
事实上,之所以选择发展装备制造业,也是无奈之举。记者了解到,由于经历过几次行政区划调整,阜宁逐渐远离了海岸线,形成“沿海不靠海”的特殊区位特点。同时,按照当时的技术条件,该县陆上风能资源也不具有可开发的经济性。资源禀赋的不足,使得当地无法涉足风电项目开发。
风能资源条件差还让阜宁难以吸引整机企业落户。陈平回忆,在最初确定招商引资对象时,也曾将整机企业作为重点,与一些公司进行了广泛接触。“但是恋爱谈了很长时间,就是不能成亲,因为缺少可实现经济性开发的风能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阜宁及时调整思路,转向部件制造业,迅速组织力量进行了大量调研和细致梳理,并最终决定将叶片制造作为突破口。这是因为叶片属于风电机组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
陈平清晰记得,2007 年,德国的风电企业——恩德公司刚刚进入中国,在各地考察,计划投资建厂。双方接触后,汉德风电设备(阜宁)有限公司随即注册成立,恩德公司由此主导了产业园的早期叶片制造业务发展进程。但此后由于种种原因,经过几轮资产重组,中材叶片接手了这部分业务。
在此期间,阜宁县政府不断延伸产业链,引入了江苏金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金海新能源”)、江苏神山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简称“神山风电”)、江苏三得普华智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江苏中成紧固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成发展”)、江苏京冶海上风电轴承制造有限公司(简称“京冶轴承”)等10 多家大型风电制造和服务企业,初步建成以重要风电部件生产为主、产业集聚度和知名度较高的专业园区。
产业园的良好发展态势得到了江苏省和国家相关部门的肯定。2009 年7 月,该产业园正式被江苏省命名为“江苏阜宁风电装备产业园”,成为江苏沿海首家省级风电装备特色产业园区。此后,园区还相继获批江苏省级风电特色产业集群(2011 年7 月)、国家海上风电产业区域集聚发展示范基地核心区(2013 年10 月)、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示范基地(2014年12 月),其产品也于2012 年被列入江苏省风电装备产品目录。
作为设计者和主要参与者,陈平在言及产业园的发展成就时,总是充满自豪感。“十多年来,风电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阜宁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标杆。我们没有任何优势,能把它做起来,也不是很简单的事情。一路走来,还是比较成功的。县里领导出去宣传,这个产业还是一张王牌。”
“产业园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对宏观产业政策进行了前瞻性把握,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我们对招商引资对象的严格筛选以及为企业做好全方位的服务。”他总结道。
努力提升服务水平
服务,是记者在走访阜宁风电装备产业园时听到最多的一个词,也是陈平反复强调必须我们仍在逐年增加这些方面的投入。”阜宁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孙卫青告诉记者。
除了完善硬件条件,当地还在不断优化软环境,建立起了“保姆式”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覆盖洽谈、签约、证照办理、工程建设、人员招聘、生产运营全过程的一整套服务。
为了化解投资“跑审批”的烦恼,每一个项目均会落实一个政府工作组与之对接,帮助其办理所有手续。投资者只需要提供材料,基本上不用直接面对审批单位。
企业入驻园区后,工作组负责人每周至少要到企业调研一次,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当地依托周周清的会办机制,由县重大项目办公室牵头,提请相关机构和领导协调国土、住建等部门进行会办。
制定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激励政策,是目前各地招商引资的通行做法。但在陈平看来,政策再多,关键还是要看能不能落到实处。“当企业需要资金时,政府能不能提供担保,为企业兜底?当产品的市场推广遇到困难时,政府能不能有所作为?”
帮扶企业离不开“真金白银”。2009 年,阜宁专门从财政中拨出1 亿元作为风电装备产业的引导资金,用于厂房代建、过桥资金、平台担保、科技扶持、人才引进等方面。陈平认为,从后来的情况看,这笔资金“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项目投产初期,产品能否打入市场,直接决定着企业是否可以发展壮大。为了帮助企业顺利渡过产品推广期,阜宁县相关部门也是全力以赴。
陈平坦承:“产业园中的叶片和塔筒项目刚投产时,产品根本销售不出去,因为招标企业通常会对产品的历史销售情况作出要求。后来,我们就动用人脉关系,与招标企业协商,帮助企业争取到了参加竞标的机会。”
这种真诚的服务态度打动了企业。金海新能源总经理杨州告诉记者,选择落户阜宁,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看中了当地的服务水平和规范化管理。“园区的服务做得非常好,为企业排忧解难,尤其像新产品推广,园区领导都会动用不同资源,和我们一起跑市场。”
“对于企业遇到的困难,开发区相关人员都是第一时间给予协调解决,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高效优质的‘保姆式’服务。”中成发展总经理余成华对园区的服务也是赞口不绝。
社会经济效益显现
十年坚守,成效斐然。
目前,阜宁风电装备产业园年产值近20亿元,入库税收占全县工业税收的12.4%,培育出6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有4 家的纳税额超过了千万元。
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业,还为当地创造了2000 多个就业岗位,并带动物流运输、餐饮服务等周边产业的发展。
在背后支撑这些业绩的则是一条较为完整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据孙卫青介绍,阜宁风电装备产业园已经成为华东地区风电机组零部件产业链条最长的专业园区之一,业务覆盖叶片及配套新材料、塔筒、轴承、控制系统、法兰、高强度紧固件等部件制造和在线监测、运行维护、叶片检测认证等综合服务环节,产业集聚度较高,产品门类较多。
这些条件,还使企业通过上下游协作降低成本成为可能。据了解,金海新能源生产的新型反向平衡法兰,所需的配件螺栓是从一墙之隔的中成发展采购来的;而这些法兰出厂后,又会被送到一路之隔的神山风电,用于生产塔筒……借助这种企业之间的配套,运输成本大大降低,仅这条产业链就可以为每个风电场的建设节省数千万元的投资。
十年间,壮大的不仅是产业园,还成就了一批“明星”企业。它们不断崛起,在全国打响了自己的品牌。
中材叶片阜宁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企业。自进入产业园以来,该公司通过改善管理、加强研发、提升制造能力,已经发展成全国最大的海上风电叶片生产基地,拥有2.5 兆瓦以上模具16 套的工位定制,以及最大可用于10 兆瓦级别海上风电叶片开发的试制车间和叶片检测平台,年产能可达500 套。其产品不仅销往国内市场,还出口至巴拿马、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记者拿到的资料显示,目前,该公司拥有员工1000 多人,其中的85% 以上是本地员工。它还是园区的纳税大户,连续五年为园区纳税前三强企业。
“应该说,我们的叶片研发设计和制造实力在国内已经处于前列。”中材叶片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这次下线的68.6 米产品,我们在2014 年还生产了长达77.7 米的海上风电叶片,是当时亚洲自主制造的首支最长叶片,也是世界第三长叶片。”
另一家值得一提的企业是金海新能源。它是内蒙古金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国三峡新能源有限公司、金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共同组建)的全资子公司,主要生产预应力锚栓组合件、反向平衡法兰等产品。
据金海新能源相关技术负责人介绍,反向平衡法兰是该公司自主创新研发的一种新型连接技术,它改变了传统法兰的受力模式和产品结构,具有节约成本、安装便捷、结构稳定、免维护等优点,被国内外风电机组厂商广泛采用。
凭借这些优质产品,金海新能源实现了良好的发展。金海新能源总经理杨州告诉记者,该公司2011 年入驻产业园,当年建设,当年即实现销售,第一年的盈利就超过了2000 万元。此后,每年的纳税额都在千万元以上,最多的一年则达到6000 万元,在产业园中名列前茅。
“我们总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是三峡新能源。三峡精神要求我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不仅要在工厂建设上坚持高标准,生产过程必须做到安全、环保,还应帮助当地解决就业问题。在这里,我们雇用了300 多名当地人。其中不少是残疾人,这也符合我们的企业文化。” 他强调。
看到上述发展成就,或许很多人都会以为陈平会心满意足退居二线了,但实际上这位精神矍铄、十分健谈的老人也有自己的“心结”。
“在产业园建设方面,唯一比较遗憾的就是,一直没能吸引整机企业落户,这也使我们在引入部件制造企业时多少受到了一些制约。”他解释道。
整机企业自然就成了阜宁下一步招商引资的重点,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孙卫青表示,目前,阜宁正在尝试开发本地的低风速风能资源,并积极向盐城市政府争取一部分沿海风能资源,再结合人脉资源关系,力争引进一家相对具备规模条件的整机企业。
他透露,随着技术进步,长叶片、高塔筒的广泛应用,阜宁的风能资源也具备了开发的条件。实测显示,当测风塔升高到150 米,当地的风速也相应提高了7 米/ 秒以上。基于此,阜宁正在开发一个试验风电项目,其中吊装了一台塔筒高度为150 米的3 兆瓦机组,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并网发电。“一旦成功,不仅将打破阜宁无风电项目的历史,为产业园在低风速风电市场上打造出一批‘拳头’产品,也将加速整个低风速地区的风电开发进程。”
海上风电则是产业园未来业务布局的另一个重点。除了继续开拓部件制造等原有业务,一些企业还在积极涉足运维服务市场。
杨州告诉记者,金海新能源计划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运维船,组建自有运维队伍,与外资企业合建培训中心,打造海上运维服务平台。
当被问及工业区管委会在产业园中的下一步工作时,孙卫青强调,在进一步优化园区业务布局的同时,提升服务水平仍然是重中之重。
成立风电装备产业联盟则是最新举措之一。阜宁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风电装备产业联盟主席王飞介绍:“该联盟于今年成立,旨在持续推进培育壮大现有企业、招引重大产业项目( 重点突破风电总装)、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工作。当下,阜宁正处在盐城市政府用风能资源换取风电产业链项目的政策机遇口,同时自身也拥有阜宁港(内河二类口岸)通江达海的优势。我们的风电产业一定能进一步做大做强。”
作为联盟顾问,陈平坦言,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集思广益,进一步拉长、增粗产业链。“毕竟与完整的风电产业链相比,园区现有的业务布局还不够完善,在产业链的延伸上还有很大的空间。”
据悉,阜宁目前正在与一些专业生产锻铸件、电缆、齿轮箱等配套产品的风电企业进行洽谈,争取在这些方面实现突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阜宁风电装备产业园已经成了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缩影,我们也见证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发展历程。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集聚效应与创新发展’不动摇,‘优质服务与专业招商’不松懈,以打造‘中国风电装备城’为目标,充分利用产业园的品牌优势,不断提高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并加大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陈平说。
上一篇: 国际油价16日下跌 纽约原油跌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