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锡林郭勒大草原上,一座座巨大“风车”挥动着臂膀,将风能转变成电能传送上网……黑、大、粗,是长期以来能源留给人们的印象。然而,科技进步使得水能、太阳能、风能这些清洁能源,越来越深入走进我们的生活。
目前,我国的新能源装备制造技术和能力已达到较高水平,光伏、风电、储能等领域的规模发展和技术创新大幅降低了新能源成本,进一步提高了新能源市场竞争力。统计显示,如今我国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电力供应来自清洁能源发电,清洁能源在电力装机总比例中占比已超过三分之一。
然而,不可回避的是,作为世界第一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面临的能源转型压力仍十分巨大。与发达国家普遍进入油气时代、部分发达国家开始步入可再生能源时代相比,煤炭仍然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和增量中占主导地位,这是造成我国大范围雾霾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根源。如果继续这种传统能源发展方式,一旦我们达到发达国家人均能耗水平,无论从资源保障、生态环境,还是能源安全、经济代价看,我国的能源生产都将难以支撑。可以说,重塑能源生产消费体系,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内在要求。
发达国家普遍把能源转型作为新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力图重构新的全球竞争优势。欧盟提出,到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相比1990年水平减少80%-95%,一次能源需求相比2005年减少41%,可再生能源占电力消费比重达到75%。美国落基山研究所甚至提出,到2050年美国将不再使用石油、煤炭、核能,仅依靠可再生能源和少量天然气,可以支撑美国GDP增长1.58倍。在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新一轮全球竞争中,如果再不迎头赶上,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可能进一步拉大。
重塑能源生产消费体系,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要通过变革发展理念、推进效率革命、加快技术升级、整合系统创新、改革体制机制,大幅提升能源效率,显著优化能源结构,形成全球领先的新的节能、环保、低碳竞争力。这是落实“五位一体”发展的具体途径,更是打造中国经济“现代版”的战略支撑,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系统研究表明,通过广泛借鉴国际领先的发展理念、先进技术、商业模式和制度经验,我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现能源生产消费体系的根本性变革,到2050年在支撑经济增长6倍左右前提下,一次能源需求仅比2010年略有增长,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大幅削减到改革开放前水平,实现天蓝、地绿、山青、水秀、宜居、乐业的“美丽中国”发展目标。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我国古代先哲提出的朴素生态文明理念在全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重塑能源生产消费体系,探索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不仅对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面临的能源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戴彦德 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所所长)
上一篇: 陕宁青管网监管建议
下一篇: 我国页岩气产业迈入世界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