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可持续城镇化、交通运输与能源领域主任Sandra Retzer(金彩尔)表示: “中德两国将成为地方能源创新转型的先驱。德国在制定能源规划方案上十分有经验,我们为敦煌、新泰和嘉兴量身打造的新能源规划方案得到了广泛好评,详细地分析了各城市的具体情况,包括能源供需格局、基础设施条件和气候特点。”
德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为世界的能源转型做出了许多引领性的探索和创新,能源规划方法论方面特别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公号将陆续发布德国GIZ所主持或参与的德国城市能源规划报告,也将摘要发布敦煌市、嘉兴秀洲区、新泰市等三市的能源规划报告。中德新能源示范城市项目的第二期将于9月启动,届时还将选择一些城市由中德共同编制其能源规划。如果有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园区)地方政府在能源规划方面愿意借鉴德国经验,我将积极向德国GIZ和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推荐。我已经受邀请成为第二期项目的专家,希望与大家合作,共同推进中国的能源革命。
《德国城市能源转型经验汇编——能源规划成果和最佳实践案例》
是在中德气候伙伴关系及可再生能源合 作项目的框架下汇总发布的。
此项目作为国际气候保护倡议(IKI)的一部分,受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建筑及核安全部(BMUB)的委托,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NEA) 和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CNREC)联合执行。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是一家联邦企业,其协助德国政府在全球开展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项目。
慕尼黑:2025 年完全使用绿色电力
慕尼黑气候保护与能源项目计划,目标是到 2025 年绿色电力产出总量满足全市年用电需求。市政府计划从能源、建筑、供暖、工业、交通和一般措施五个方面开展措施。
1. 城市基本情况
慕尼黑市政公司(StadtwerkeMünchen,简称 SWM)是一个完全市属的事业单位,也是全德最大的电力、水力以及燃气供应商之一。到 2012 年, SWM 经营着 21 座水电站(装机 15MW, 年发电量73.5GWh,可以满足 31,500 户居民的电力需求)、一个风机(装机 1.5MW,年发电量 2.3GWh,可以满足 1000 户居民的电力需求)、 10 个生物质发电厂(装机 2.84MW,年发电量11.5GWh,可以满足 4,900 户居民的电力需求)、 3,756 个光伏发电组件(装46.1MWp,年发电量 32.8GWh)和 3 座位于慕尼黑的热电联产项目(3GW)。此外, SWM 还持有核电站 Isar 2 25%的股权。该核电站距离慕尼黑市不到 100 公里。
2008 年全市用电量达到 75 亿千瓦时。
位于慕尼黑及其周边的巴伐利亚磨拉石盆地是德国最大的潜在地热能资源之一。地下 2000 米到 4000 米有 80 到 140 摄氏度的热水储藏。
自 1991 年起,慕尼黑市就是气候保护联盟的成员之一。这个由多个欧洲城市组成的组织成立的初衷是交流解决对抗气候变化成因的方法。
一个城市内部气候保护的协会,即慕尼黑市气候保护协会,成立于 2007 年。该协会与企业,研究中心和公共机构合作共同致力于研究能源节约、能源效率、未来能源供给以及可持续交通领域的解决方案。
2. 方案目标
市政府为慕尼黑市政公司设立目标,望其在欧洲境内所有供电设施所产生的绿色电量总量能在 2025 年满足慕尼黑市的年供电需求。
慕尼黑市计划在 2040 年成为第一个区域供热系统完全由可再生能源供给的德国城市,地热能应成为供热的主要来源。
到 2030 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相较 1990 年减少 50%。 2008 年慕尼黑市计划每五年减排二氧化碳 10%,即每年人均减排二氧化碳 2.5 吨。
3. 方案内容
慕尼黑市气候保护方案计划从能源、建筑、供暖、工业、交通和一般措施五个方面分别制定方案措施及支持政策。
能源领域: SWM 极大地提高了其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产量。该计划中包括增加新的水电站,光伏电站,陆上和海上风电场, SWM 倾向将其设备安装在慕尼黑市及其周边。然而因为德国南部缺乏开发风力资源潜力,所以目前其陆上、海上风电场都位于德国北部州以及北海和波罗的海周边的其他欧洲国家。在慕尼黑一项太阳能提案中还计划,通过在市内建筑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组件将光伏发电产量提高至慕尼黑市用电需求总量的百分之十。节能路灯以及运用 LED 技术的交通信号灯也被投入使用,以保持公共领域较低的能源消耗。
供暖: 热水应取代蒸汽成为区域供暖系统的热媒,以减少在系统中的能量损耗。 2004 年试验项目取得成功后,慕尼黑市也计划进一步开发地热能源。第二座地热发电厂已在 2016 年建成,并计划尽快投入使用。依计划,截止到 2025 年,还有五座热电站将被建设。
建筑: 慕尼黑市建筑局在节能建筑的建设上不断执行着更高的标准。很多旨在节能的新规定和奖励措施不但适用于新建筑的建设,同样也适用于对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程。这些工程包括改善建筑隔热性能、节能照明、改善能源管理以及安装太阳能电池组件。为了加快推进绿色建筑进程,慕尼黑市和联邦政府专门为公共建筑和市属机构建筑的能源革新提供资金。其中,太阳能优化项目(SOLENOP)就试图通过将建筑以理想的方式朝向太阳,以及朝向其他建筑(在考虑位置,角度,楼间距等因素的情况下)来减少阴影带来的影响以实现太阳能光热的最优利用。除了公共建筑,慕尼黑市还经营资助项目来支持私人领域节能建筑的建设(FES),资金主要提供给供热和隔热改善措施。
工业: 在联邦政府试验项目“节能合作网络” (FEN)的支持下,一个区域性节能合作联络网于2010 年在慕尼黑和上巴伐利亚行政区周边建立。在初步评估的基础上,合作联络网内的成员公司(有相似的能耗处境)为实现提高能效和二氧化碳减排分别设定了各自的目标和共同目标。这些行业的能源专家也会定期举行会议来分享经验,讨论发展潜力并制定计划。 2013 年第一轮合作成功进行后,新一轮的合作也被开启,并计划于 2016 年完成。
交通:慕尼黑市的一个项目通过公关活动来支持交通领域。每年 125 万欧元的资金计划被投入到几个宣传手段中来宣传公共交通,活动的目标群体之一是新市民。他们在注册成为市民之后会得到宣传册来告知他们公共交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优势。通过填写小册子中附带的申请表就能轻易购买公共交通卡,拨打专门热线就可以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还有类似的服务项目专门针对学校、公司、家庭和老人。此外,公共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如火车和公共汽车的不断现代化以及公共交通网的扩展有望让更多私家车主使用公共交通。进一步的计划包括通过增加几条线路的车次来最小化换乘等待的时间,以及为公交和有轨电车额外创造便利条件,如为其开辟专门通道。
一般措施: 为市属机构如幼儿园、学校、政府办公室提供教育培训项目,即教授高效节能的用户行为。该措施旨在促使儿童、学生和雇员有意识的用水和用能。作为鼓励,部分节省的费用会增加到该机构的财政预算中。
4. 法律和政策支持
在德国,可再生能源议案(EEG)在国家层面上调节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因此,各个城市也应遵循该议案的规定。规定主要涉及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以及可再生能源来源优先并网。此外,能源节约条例(EnEV)中还包括新建筑以及翻新建筑的能源使用标准,尤其针对隔热、供暖、通风和空调等方面。依德国联邦政府全面禁止核能法案的要求,核电厂 Isar 2 应在 2022 年底前关闭。在市政府层面上,气候保护综合行动项目(IHKM)是该市最主要的关于能源转型和排放上限的地方政策框架。其主管部门包括几名政府官员,他们负责协调七个工作组制定措施:
1. 节能建筑的建设(新建筑和翻新)
2. 城镇化、城市土地使用及景观规划
3. 出行和交通
4. 工业能效
5. 能源供给和分配
6. 市政建筑和基础设施的能源管理
7. 采购、办公车辆、公务出差
IHKM 的第一个行动计划公布于 2010 年,其中包括的措施被执行至 2012 年。自 2012 年起这些措施每两年被更新一次。重点领域之一为市属建筑的翻新,如学校、幼儿园、社区中心和办公楼。 IHKM 以应用生态机构 (Öko-Institut e.V.) 于 2004 年公布的针对二氧化碳减排城市战略的评估为技术基础,其综合报告中提出了 40 余个可能的行动,很多涉及用电和供暖,报告还阐述了各自在减排上的潜力。
5. 成本和投资
2015 年到 2017 年, 9790 万欧元的预算被用于执行 IHKM 的措施。其中, 7080 万欧元将被用于市属建筑的能源革新上。由于获得的积极影响,资助项目 FES 的预算已从前一期(2012 年到2014 年)的 1000 万提高到 1400 万欧元。其余经费将被投资到其他 85 个气候保护措施中。
6. 成果
·到 2015 年, SWM 产生的可再生能源电量已经可以满足慕尼黑市家用和公共交通用电需求总量的接近 50%。
·到 2014 年,慕尼黑本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为 51,654 kWp,共计产生了138,152 MWh 的电量。
· 根据市属二氧化碳监测系统记录,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在 1990 年到 2012 年之间已减少 33%。
· 西门子公司发布的德国绿色城市名录中,慕尼黑市被誉为德国所有调查城市中二氧化碳强度(排放量/单位 GDP)最低的。然而,以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衡量,慕尼黑市并不名列前茅。
点与评
1、市政府为慕尼黑市政公司设立目标,望其在欧洲境内所有供电设施所产生的绿色电量总量能在 2025 年满足慕尼黑市的年供电需求。
评:这是给发电厂的绿电配额制,确实,大城市本地的可再生能源是没有办法满足本地的电力需求的。关键是慕尼黑市政公司是家市属能源公司。在中国,比如北京市,如果想搞这种政策,对象是谁呢?北京电力公司?估计不行。京能?北控?~
2、在市内建筑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组件将光伏发电产量提高至慕尼黑市用电需求总量的百分之十。
评:这个比例看起来不低。不过慕尼黑2008 年全市用电量才75 亿千瓦时,比较少啊!北京市用电量超千亿,仅顺义区就60亿千瓦时,不过如果顺义本地能发10%的光伏电力也不错啊,顺义已经是国家级的光伏示范区,未来应该可以实现这一点。
3、地热能应成为慕尼黑市供热的主要来源。第二座地热发电厂已在 2016 年建成,到 2025 年,还有五座热电站将被建设。
评:雄安也能够将地热作为主要供热来源。雄安的地热温度没那么高,用于发电可能有些困难,但能够把供热问题解决就已经很好了。张家口、延安~ 想给雄安新区供电的地方很多呢。(疑问:慕尼黑市的7座地热站都是热电联产?有这么好的资源吗?会不会有些是只供热的,回头去查查)
4、慕尼黑市计划在 2040 年成为第一个区域供热系统完全由可再生能源供给的德国城市。
评:我们的雄安可以在2040年之前实现,不过,可再生能源不包括天然气,那咱们的雄安也不要天然气吧!通州副中心要建近零碳排放示范区,主要靠地源热泵供热,最近也打出一口90多度的中深层地热井。说不定,北京市有一天也想搞零碳示范区~~
5、热水应取代蒸汽成为区域供暖系统的热媒,以减少在系统中的能量损耗。
评:丹麦等北欧国家倡导的第四代区域供热,强调低温供热系统。如果采用地板辐射采暖,进水温度低于50度,出水温度不到30度,这样就大大扩大的热源,并降低了热损耗。
注:本文编译整理自如下参考文献
[1] 智慧能源股份公司, 2015 年德国总电力产出来源图(单位:太瓦时),2015.12,慕尼黑
[2] 慕尼黑市政府统计局,慕尼黑市经济、旅游价格调查, 2016,慕尼黑
[3] 慕尼黑市环境与健康办公室,慕尼黑市节能促进项目, 2016.07,慕尼黑
[4] 慕尼黑市环境与健康办公室,慕尼黑市气候保护策略, 2016.07,慕尼黑
[5] Christof Timpe, Dr. Bettina Brohmann,以慕尼黑市为例——使二氧化碳减排百分之五十的商业策略, 2004.01, 慕尼黑
[6] Dr. Frieder Rubik, Michael Kress,法兰克福及慕尼黑市部分气候政策措施影响的预计,2014.06.25. ,海德堡
[7] Susanne Hutter von Knorring, Klaus Illigmann,慕尼黑市气候保护政策,区域发展信息, 2012.6,慕尼黑
[8] 慕尼黑市政府气候保护项目组,慕尼黑市气候保护统一应对方案,2014.10.06,慕尼黑
[9] 慕尼黑市环境与健康办公室,慕尼黑市可再生能源设施发展报告 2001-2015, 2016.06,慕尼黑
[10] 慕尼黑市政服务公司,南部热电厂周边环境规划, 2016.05,慕尼黑
原报告链接:http://www.cnrec.info/sfxm/xnycs/gjjy/gjiajy/germany/
上一篇: 动力煤市场利多因素仍然较多
下一篇: 亚马尔第三期模块建造提前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