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1 09:40:14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2017年8月28日)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来参加2017中国国际能源峰会。本次会议以“智能技术与能源产业的融合创新”为主题,探讨智能技术与能源领域融合创新的重大问题,引领未来能源产业发展方向,对推动能源革命、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值此之际,我代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煤炭行业改革发展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专家学者、企业家和社会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嘉宾: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累计生产煤炭790亿吨,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占70%和60%以上,为国民经济和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在国家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指导下,煤炭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煤炭工业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是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全国煤矿数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8万多处减至目前的8000处左右,煤矿单井规模由原来的不足3万吨/年提高到50万吨/年以上。截止2016年底,全国建成亿吨级大型煤炭企业6家,产量占全国的30.5%;建成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1200多处,产量占全国的75%以上;建成“有人巡视、无人值守”的智能化开采工作面47个;2016年底,煤炭企业参股、控股电厂权益装机容量1.8亿千瓦;煤炭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初步形成了煤炭开采、电力、煤化工、建材、新能源、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多元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煤炭资源开发、煤矿重大灾害防治、煤炭高效转化等基础理论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大型矿井建设、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燃煤超低排放发电、高效煤粉型工业锅炉、新型煤化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年产2000万吨级大型露天和年产1000万吨级矿井开采成套设备、生态脆弱区地表生态保护关键技术、超大直径深立井建井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等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取得成效。
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以煤炭直接液化、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煤制气和煤制乙二醇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取得成功;建成的神华百万吨煤炭直接液化项目,成为世界首台首套并实现了长周期稳定运行的示范工程;在潞安、伊泰等16万吨煤炭间接液化示范的基础上,神华百万吨、兖矿百万吨和神华宁煤400万吨煤炭间接液化项目相继建成投产;神华包头、中煤榆林、陕煤化渭南等一批煤制烯烃示范工程陆续建成投入运营;新疆伊犁、内蒙古克旗煤制气项目建成投产。2016年,全国建成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气装置产能分别达到750万吨、700万吨、300万吨和31亿立方米;实际产量分别达到200万吨、650万吨、160万吨和15亿立方米。现代煤化工技术发展,推动了煤炭由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开始由工程示范阶段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四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大幅提高。
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导下,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发电技术示范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建成了神华国华台山电厂、舟山电厂、华能玉环电厂、浙江能源嘉兴电厂、六横电厂等一批高标准的燃煤超低排放发电示范工程,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指标达到或低于燃气电厂的排放标准。据相关统计,截止2016年底,全国燃煤电厂已完成超低排放技术改造3.2亿千瓦,占全国燃煤电厂总装机的1/3。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煤粉型工业锅炉,燃料的燃烬率比普通燃煤锅炉提高28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排放指标低于国家标准。近期,兖矿集团等企业在散煤清洁燃烧方面,加大研发力度,不但开发出了洁净型散煤燃煤的炉具产品,还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电力、工业锅炉、民用散煤洁净化技术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大幅提高。
五是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根据2000年国务院第296号令,国家对煤矿安全实行监察制度,成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布《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建立了国家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完善了机制,健全了以《矿山安全法》为基础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了党政同则、一岗双责等煤矿安全责任制度,推动实施了煤矿安全生产“三步走”战略。煤炭行业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安全投入不断加大,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实现了明显好转。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由最高的2001年的6995人下降到2010年的2433人、2016年的538人,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由5.70下降到0.749,2016年的0.156。各位嘉宾: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针对2012年以来煤炭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文件,在国民经济41个大行业中,率先在煤炭、钢铁两个行业开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工作。国家有关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大型煤炭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7号文件精神,制定工作方案、完善政策措施、安排奖补资金、治理违法违规、做好职工安置、推进债务处置,扎实推进煤炭行业去产能相关工作。在各有关方面的共同推动下,截止目前,全国已累计退出煤炭产能4亿吨/年以上,完成了全国煤炭产能退出任务的50%;煤炭市场供需实现了基本平衡,煤炭价格理性回升,煤炭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运行质量企稳回升,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有了新进展。
今年前7个月,全国煤炭产量20.1亿吨,同比增长5.4%;煤炭净进口量1.47亿吨,增长18.2%;初步测算,全国煤炭消费量22.8亿吨,同比增长5.3%;实现了全国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煤炭价格在合理空间小幅波动,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中长期合同价格一直处于550元/吨以上的合理区间,行业经济效益稳步回升,为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也要看到,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任务还依然艰巨。全国煤炭产能过剩的态势还没有根本改变,虽然煤炭行业盈利水平提高,但多数企业依然较为困难,拖欠职工社保金、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煤矿采掘工程等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随着煤炭去产能工作推进,煤矿职工安置、资产和债务处置问题突出,实现煤炭行业脱困与转型升级发展,还需要进行艰苦的探索和努力,特别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各位嘉宾:
“十三五”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是我国推动能源革命和煤炭行业改革与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以智能化、信息化、大数据、绿色化为特征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兴起,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矿区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约束不断强化,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此进程中,煤炭行业要坚持以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理念创新、模式转变、动力转换,深入研究煤炭行业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探索思路、方法和途径,推进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促进煤炭行业发展模式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实现煤炭由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发展。
一是煤炭作为我国一次能源的主体,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我国煤炭资源的可靠性、价格的低廉性、利用的可洁净性,决定了我国“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战略方针不会改变。从国家能源安全发展战略出发,在今后较长时期内,致力于做好我国煤炭这篇文章,发挥主体能源的作用,既是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资源赋存决定的,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现实、最经济的选择,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和作用难以改变。
二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既符合我国国情,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在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同时,更要高度重视和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和产业化发展;在长远发展战略定位上,要坚持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发展方向,不断提高消费比重;在近期或中期发展战略定位上,要坚持以煤炭清洁高效集约化利用为发展重点,推动燃煤超低排放、高效煤粉型工业锅炉、低阶煤分级分质利用等成熟技术产业化发展,促进煤炭等化石能源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在发展战略上有效衔接,在发展途径上相互耦合,在发展进程中相互促进,推动煤炭等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发展。
三是深入开展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布局、消费格局、储运与区域保障研究,提高全国煤炭供应保障能力。
近年来,我国煤炭生产供应格局逐渐发生了变化,原部分煤炭调出省转为调入省,全国煤炭供应保障压力增大。特别是东北、中南、华东、西南等地区,淘汰落后产能比重较大,煤炭生产越来越向晋陕蒙等少数省区集中,又加重了全国煤炭供应保障的难度。要从我国煤炭资源条件、开发布局、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入手,科学规划煤炭开发布局,适应煤炭消费格局变化,加强煤炭运输通道建设,提高全国煤炭供应和区域应急保障能力。
四是把握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战略机遇,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淘汰落后产能,提升煤炭行业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
经过多年的发展,信息技术与煤矿装备制造、安全、经营、管理、金融、物流融合步伐加快,形成了具有煤炭行业特色的信息化发展模式。成功研制综采工作面智能生产控制系统,建成了神东、黄陵矿区智能化开采矿井群,为煤炭抢抓新一轮工业革命机遇创造了有利条件。煤炭行业必须主动应对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挑战,把握发展机遇,推动煤炭开采智能化、煤炭利用清洁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模式绿色化,以智能化开采为切入点,以“知识性+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突破口,以大数据化、信息化为支撑,形成推动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新动力,促进煤炭行业发展模式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实现煤炭由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
五是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我国煤炭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要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煤炭法律法规、煤炭产业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和文化风俗研究,加强与国际能源组织的对话与交流,开展国际煤炭产能合作,发挥我国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与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优势,提升设计、咨询、生产和服务水平,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产品,培育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最后,预祝2017中国国际能源峰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