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自觉支持环保督察、狠抓整改环境突出问题、借势借力建立长效机制……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海南省开展环境保护督察以来,海南省多措并举,取得良好成效,更是为促进海南培育绿色动能、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带来难得的机遇。
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海南省开展环境保护督察以来,海南省切实增强迎接中央环保督察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动真碰硬,抓好问题整改。作为环保领域的重要力量,环保专家如何看待环保督察工作?对此,海南日报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自省自觉支持环保督察
多位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到海南进行督察是“良医上门”,为促进海南培育绿色动能、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带来难得的机遇。
“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自8月10日进驻海南后,在海南掀起一场环保风暴,给政府、社会上了生动的环保课,让我们更加深刻、更加全面地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葛成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梁居智表示,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海南,是落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也是对海南省生态保护工作的一次全面检查和指导,有力推动了海南省环境保护监督管控机制的系统性建设,促进生态环境监管常态化、林业执法常规化开展。
自省自觉、绝不遮遮掩掩,才能推动问题真正解决。
对此,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教授杨小波感受深刻。他认为,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海南,一些过去没有注意的问题会被发现,一些发现没有处理的问题会得到解决,一些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履行不力、监管不严、措施不到位的领导干部可能被问责。
“这对海南而言,既监督检查工作,也帮助把脉问诊,更好地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保护海南的山水林田湖。”杨小波说,中央环保督察将有力推动海南省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识再深化,查找自身环境问题,带动社会各层面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
狠抓整改环境突出问题
如今,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海南已有半个多月的时间,整改是否有实效?改变是否在发生……对于这些问题,通过一份水质变化的数据或可以窥见其中答案。
“在省生态环境保护厅今年8月的城镇内河(湖)治理水体水质状况报告中,对全省城镇内河湖60个水体64个断面的监测数据显示,水质达标率43.9%,比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之前,提高了7.9%,比去年同期提高11%。”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监测室副主任莫凌介绍。
变化的不止是水体水质。借这次中央环保督察的东风,海南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动真碰硬、标本兼治,切实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加快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水平。
“我们对举报问题高度重视,全面排查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做到不查清不放手,处理不到位不放手,群众不满意不放手。”葛成军说。
借势借力建立长效机制
良医之术高明不在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在于标本兼治、寻找彻底拔除病根的“药方”。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通过中央环保督察,海南要借势借力提升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梁伟认为,中央环保督察切实推动海南省建立长效机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数据显示,全省禽畜规模化养殖年产粪污达1109万吨,占海南省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0%以上,畜禽粪污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海南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高级农艺师邝继云介绍,这几年来,随着海南省畜牧业快速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程度不断提高,但在保障畜产品稳定供给的同时,畜禽粪污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因此如何建立长效机制有效处置和合理利用畜禽粪污,变废为宝,减少对土壤、水、大气的影响,是农业、环保部门和畜禽养殖企业面临的难题和考验。
而长期关注美丽乡村和林区林场建设规划工作的梁居智同样看重长效机制的建立,“当前我省对生态敏感区域的开发建设、用地控制越来越严格,就是为了确保生态保护。”
葛成军认为,这次中央环境保护督察为海南完善相关制度、实现环境保护督察常态化创造了条件,接下来需要建立起长效机制,进一步细化相关责任、权限及工作程序,进一步增强环保督察的权威性、震慑力,将环境问题整治与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结合起来,真正守护好海南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