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9月,按理说应是秋高气爽。但前几天我国北方地区的一次污染过程早早地来了,让人们更加担忧——今年秋冬,雾霾会不会像去年那样严重?
今年秋冬季天气形势不容乐观
2017年是“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目标的收官之年。我国大气环境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京津冀地区。
近年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整体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秋冬季改善不明显。特别是2016年秋冬季以来,这一区域先后多次发生重污染天气过程,成为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也大幅抵消了前期改善成果。
数据显示,受2017年1月、2月重污染天气影响,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上半年PM2.5平均浓度同比增长5.4%,是2013年以来首次出现不降反升的情况,太原、石家庄等城市甚至上升30%以上。
这说明,这一地区能否完成今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关键在秋冬季。但环保部日前组织专家进行初步分析研判,今年秋冬季天气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专家提出,受北极海冰融化面积扩大、太平洋海温变化等因素影响,西伯利亚冷高压可能弱于常年,冷空气南下频次可能少于常年;同时,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增强。这可能造成秋冬季的气温较高,湿度大,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
专家表示,北京8月31日以来的这次污染形成过程,与前两年9月中旬的污染过程类似。这预示着与往年相比,今年重污染天气过程相对提前。
日前,环保部会同有关部门和京津冀、山东、山西、河南6省市专门为今年秋冬季出台了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通过减煤、治理“散乱污”企业、错峰生产等多项举措减少秋冬季大气污染物排放。
环保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说,这是我国第一次设定秋冬季大气治理目标——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秋冬季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15%。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等重点城市则要下降更多。
他表示,如果各地严格落实各项措施,污染物减排量将是去年的两到三倍,相信今年冬天的空气质量要比去年好一些。
我国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可能性很小
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说:“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现在仍然面临两个挑战,聚焦在6种大气污染物中的PM2.5和臭氧。”
与人们熟知的PM2.5相比,臭氧污染近期也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我国会不会发生美国那样的光化学烟雾事件?
刘炳江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他介绍,我国臭氧污染的标准值是160微克/立方米,这一标准与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基本接近。2016年,我国338个城市里,71%的城市在达标值上下波动,有59个城市超标;轻度超标的天数累计只占4.7%,中度污染很少,重度污染的天数极少,没有严重污染,更没有出现爆表的情况。
他说,发达国家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的时候,臭氧浓度一般在600微克/立方米以上,个别城市达到2000微克/立方米。目前,我国的臭氧污染虽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但目前的臭氧浓度不可能发生类似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将来发生的可能性也极小。
臭氧污染究竟是怎么来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污染防治首席科学家柴发合告诉记者,臭氧污染主要是人为排放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在太阳光和热的作用下生成的,是一种二次污染物。
他指出,臭氧污染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中5-9月份臭氧污染水平较高;一天之中也有非常明显的变化,晚上浓度非常低,太阳升起后,随着辐射加强、温度升高,臭氧浓度逐渐上升,一般到下午三点钟左右达到最高值。
柴发合表示,臭氧的防护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即使室外环境臭氧浓度较高,但室内浓度一般很低。他建议人们采取一些规避行为,在夏日阳光强烈的下午减少室外活动,减轻臭氧污染对健康的损害。
推进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
“治理臭氧,其实主要是控制它生成的两个前体物——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贺克斌说,从我国的治理进程看,在治理PM2.5的过程中,也在同时治理臭氧的这两项前体物。
上一篇: 淡季看跌预期减弱 9月煤价或企稳
下一篇: 2017上半年动力电池占市场总份额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