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村水处理逐渐从传统的装备制造、单一项目,转变为分散式处理、推动环保产业的新热点。黑臭水体整治、生活污水处理摁下“快进键”,千亿级市场体量初具雏形……农村污水处理蓬勃发展,也不断吸引了来自社会资本、产业、技术等各方面优势力量源源不断地汇入。
新政加码催生“窗口期” 农村污水处理风口正劲
近年来,我国农村污水处理迎来产业暖春。从2015年我国农村污水处理驶入发展快车道,到2017年上半年产业投资空间增至万亿级。据预测,截至2020年,农村污水处理市场将超过千亿元规模,其中包括水处理设备、水生态环境治理、智慧水务等将达600亿元。
继“水十条”明确水环境治理时间表与路线图后,强化全国范围内的万余个行政村的水生态环境修复与监管被提上日程。在此基础上,后续相关部门还将出台农村水处理技术路径、运营模式等方面的配套文件,农村污水处理正在加速进入实操阶段。
2017年初,环保部、财政部印发《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酝酿已久的农村水处理市场正式拉开帷幕。按照量体裁衣的模式,该顶层设计明确提出,未来4年内,超过10万个建制村将完成环境综合整治,并占到全国建制村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农村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质监测等涉水另据被重点提及。
具体来看,源自界面新闻此前报道称,结合水质改善要求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十三五”期间,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为“好水”和“差水”周边的村庄,涉及1805个县(市、区)12.82万个建制村,约占全国整治任务的92%。“我们目前政策制定具体的配套政策。”有水处理知情人士透露,农村水处理将先从最主要的方向,即黑臭水体治理、生活污水处理、水生态环境修复环节推动。
中国环保在线了解到,当前以水体治理、水生态修复、供给排水为代表的水环境治理环节仍高度集中在城镇区域。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仍有近7成的建制村尚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以致部分区域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应用。业界分析普遍指出,由于治理欠账较多、存在商业模式不明确等待解难题,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农村污水处理市场面临着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
事实上,自2015年以来,相关部门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文件,直指农村水环境治理和生活垃圾处理两大核心焦点,并在此期间多次对农村水环境按照“建成一个、运行一个、见效一个”原则进行长效监管体制变革。“优先整治区域为南水北调东线中线水源地及其输水沿线、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将对国内农村污水处理产业及上下游业态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将推动农村污水处理进入市场化发展进程。据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消息,《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覆盖的上述三大区域,共涉及880个县、近8万个建制村,约占全国整治任务的近6成。期间,包括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垃圾与污水处理、水生态环境综合修复在内的细分领域将被寄予厚望。
这只是一个开始。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中,则从财政方面给予了农村水处理市场巨大利好。其中明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环境设施建设,并为充分调动资本参与的积极性而提供运行资金扶持。
可以预见,随着水治理政策环境与业态趋势的变革,传统以城镇为主的水治理分布难以为继,农村水处理成为大势所趋。“在‘水十条’大考的关键节点,农村水处理市场也已顺势拉开序幕。而以单体项目走向综合服务、从扎根品质内核蜕变品牌价值,仍将成为未来农村水处理企业的‘入场券’。”环保资深人士指出。
下一篇: 发展环保产业,专家呼吁“物联网+”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