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煤独大”的山西急于探索经济转型的道路。在国企改革大背景下,作为山西国企主力的七大省属煤企或将面临再次重组。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中央企业参与地方国有企业改革,并购重组山西省国有企业”。这是国务院首次发文表示,支持央企并购地方国有企业。
山西是煤炭资源大省,煤炭资产占到山西省国有资产的比重达到36%。山西省国资委官方网站显示,山西省国资委监管的国有企业名录共有22家,七家为煤炭企业,分别为同煤集团、山西焦煤、晋能集团、潞安集团、晋煤集团、阳煤集团、山煤集团。
近年来,煤电矛盾突出,煤炭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主管部门力挺煤电联营,鼓励煤炭、电力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整合煤电资源。在此政策思路下,中国最大的煤炭企业中国神华集团,和五大电力之一的中国国电集团已开始了重组事宜,山西省七大省属煤企,是否也会与五大电力集团整合?
“山西的电厂很多都集中在五大电力手中,煤炭资源又在山西地方煤企手中,煤电联营,有利于减少矛盾。”中央财经大学煤炭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邢雷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但这两方的整合,是很难的事情。”
邢雷表示,省属企业对地方财政税收贡献很大,山西政府同意五大电力兼并地方企业的意愿不强。
2008年起,各省的煤企已经历了一轮大整合。“到了省一级,就整合不动了。”邢雷说,“河北省兼并重组到最后,只剩两家主要大煤企冀中能源和开滦集团,山东省也剩下两家,山东能源集团和兖矿集团。”
“为什么不能再往上整合了?最根本的问题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上的问题。这种分层管理的体制,导致央企和地方企业的矛盾。出了省的企业,就由中央负责,如果中央企业把地方企业兼并了,那地方政府对这些企业的权利都没有了。”邢雷对界面新闻记者说。
2008年,山西省开始实施中国规模最大的煤企重组。当年9月,山西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10年底,山西煤矿企业规模不低于300万吨/年,矿井数量控制在1500座以内,使大集团控股经营的煤炭产量达到山西省总产量的75%以上,彻底终结小煤矿。
这场整合以焦煤集团、潞安集团、晋煤集团、阳泉煤业集团、大同煤矿集团等五大省属煤企,以及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为主体。为兼并其它小煤矿,这些整合主体向银行大举借款,但在整改尚未完成之际,煤炭价格开始从高点向下俯冲,煤企背负了庞大的负债。
“如果山西方面愿意这些煤企被央企重组,央企愿不愿意接手,也是一大问题。”一位原先在七大煤企中工作过的人员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因为这些煤企的负担很重。”
煤价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回升,但是山西七大煤企的负债率并未下降。截至2016年底,山西七大煤炭集团的负债总额累计约1.26万亿元,比上年同比增加5.9%。
截至去年底,同煤集团负债总额2350.57亿元,负债总额位列七大煤炭集团之首。山西焦煤负债总额为2127.2亿元,晋能集团负债总额也达到了1952.26亿元。从负债率看,山西焦煤和晋能集团的负债率约78%左右,其他五大集团的负债率均在80%以上。
“除了高额的负债,这几大煤企都是老企业,人员负担大、企业办社会包袱沉重等诸多问题。”上述煤企人员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以同煤集团为例,其前身是大同矿务局,成立于1949年,现在拥有20万员工,80万职工和家属。“如果央企要重组,这些煤企背负的包袱,该如何解决?”该人士说。
在邢雷看来,央企对山西煤企集团层面的合并非常困难,但是通过股权置换,互相持股可有利于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对七大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股权置换,是容易做到的。”邢雷说。
上述《意见》也指出,支持中央企业与山西省煤炭、电力企业通过相互参股、持股以及签订长期协议等合作方式,形成市场互补和上下游协同效应。鼓励有条件的煤炭和电力企业通过资本注入、股权置换、兼并重组、股权划转等方式,着力推进煤矿和电站联营。
山西省内已开始进行资本运作。9月5日,山煤国际、阳煤化工、大同煤业三家上市公司同时发布股权划转公告,山西省国资委分别将这三家控股股东股权,全部注入刚成立不久的山西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下称山西国投)。
按照计划,山西省国资委将其持有的22家省属企业国有股权全部注入山西国投。山西国投是山西省政府出资设立的省属国有企业,由山西省国资委、金控集团划转省属企业国有股权组成。其被定位为山西省唯一的集多领域于一体的省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于今年7月31日正式成立。
山西省政府曾表示,山西国投的设立意味着山西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迈出了实质性步伐,通过这种国资公司运营的方式,加速山西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
上一篇: 内蒙古大力发展秸秆“五料化”处理
下一篇: 大气污染治理重头戏包括钢铁等非电力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