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推进我国新能源科学可持续发展,当前应该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第一,做好顶层设计,优化结构协调发展,优化电源结构,合理布局新能源。在顶层设计中明确新能源在电力生产消费中的定位,统筹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全局性问题,坚持能源系统大范围配置与就地消纳两条腿走路方针,远近结合,有序推进,提高增量发展质量,解决存量消纳难题,培育和增强新能源长远发展能力。
加强送出通道建设和管理,扩大新能源配置范围。2017年和2018年,投产6条特高压跨区直流输电工程,并通过加强送、受端电网和提升已投产线路输电能力,提高新能源大范围配置水平;构建全国电网互联平台,实现跨区域跨流域多能互补,满足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要求。
第二,加强源网荷系统性消纳能力建设,加强系统调峰能力建设。针对火电灵活性改造出现的问题,建议依据电厂所处地区电力、热力、社会、环境等因素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改造方案,相关部门在政策、市场层面综合考虑,形成鼓励和补偿机制支持,并且政策保持必要的延续性;研究机构或技术平台在技术支持和信息联系方面提供更多技术交流和共享;深入总结经验和开展研究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加快抽水蓄能和燃气等调峰电源建设。
电力调度和新能源生产精细化运行。在调度运行管理方面,借鉴欧美电网大比例消纳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提高电网适应电力转型的能力,提高新能源企业发电预测和控制水平。加强运行管理,保证新能源发电出力;加强对新能源功率预测的管理,提高预测精度与分辨率;适应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新要求,推动市场信息公开透明。
加快推进电能替代,开展需求侧管理。在负荷侧,通过实施电能替代,鼓励新能源企业就近发展清洁供暖、电力制氢和其他新兴产业,增加新能源消纳空间。明确对负荷响应的政策支持。出台促进可中断负荷、电供热发展的配套激励政策,制定合理电价机制,引导用户参与需求侧响应,减少负荷峰谷差,适应消纳新能源并网高频、短时切负荷需求。健全用户侧峰谷电价政策,扩大峰谷电价执行范围、适当拉大峰谷价差,改善负荷特性,提高用户消纳新能源的积极性。
加强技术创新,突破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电网后安全运行与稳定控制技术、多能互补技术、精准负荷控制技术、分布式与微网等电网核心技术,提升大电网平衡能力。推广大规模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应用,加快虚拟同步发电机、微电网储能、“互联网+”智慧能源等关键技术攻关,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各级电网智能化水平,智能判断新能源运行工况并实时调节,增强电网适应能力。
第三,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实现低成本消纳。加快建设全国范围的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逐步将发电权交易、直接交易等交易机制纳入成熟的电力市场体系中,确保新能源优先消纳。
第四,积极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跨国跨洲大范围开发清洁能源,需要全球广泛互联、覆盖各清洁能源基地和负荷中心的电力网络,并以此为平台形成全球开发、配置、利用清洁能源的能源发展新格局。
电网互联互通为全局配置新能源提供物理平台。通过连接具有“时区差”“季节差”的不同地区,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互联互通。其中,通过实现东北亚电网互联,可以促进中国、蒙古、俄罗斯、日本、韩国之间清洁能源的统筹开发、配置和消纳;通过进一步实现亚洲电网互联,可以在更大范围促进亚洲主要清洁能源基地的开发建设。
构建全国电网互联平台,实现跨区域跨流域多能互补,满足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最终形成结构合理、网架坚强、广泛互联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平台,电网综合平衡能力大幅提升,满足新能源更大规模开发和消纳需要。
第五,还要完善政策标准体系。要完善法律体系;根据新能源不同发展时期制定相应价格政策;绿电交易和碳交易协调实施;加强消纳政策协调;规范弃电损失统计方法;规范自备电厂管理;加强行业自律和行业管理。
上一篇: “煤改气”供需紧张局面将改善
下一篇: 煤价或迎窄幅下跌 降价多少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