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储量在1000亿吨以上的省份排名为:新疆、内蒙古、山西、陕西、贵州、宁夏、甘肃。
2016年,煤炭产量排名前五位的分别为内蒙古、山西、陕西、贵州、新疆。
那么我们这几个产煤大省的人均GDP和居民人均收入,内蒙古人居收入排第10位,山西排第20位,陕西排第21位,贵州排第29位,新疆排第25位。总体上排名位于全国中下游。
所以说,虽然长期以来煤炭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现实中煤炭资源的开发似乎并没有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反而出现了经济结构失衡、接替产业乏力、生态破坏严重、贫困人口较多等问题。
产煤大省普遍经济发展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这种煤炭储量和经济发展倒挂的现象不得不引起人们深思,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 煤炭资源定价机制。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实行政府指导价,煤炭价格整体水平偏低,使得煤炭价值与价格背离严重。
2. 煤炭产业财税政策安排。计划经济时期,大部分企业利润上交国家,虽然保证了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对煤炭产业发展地区却有所失衡。
3. 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大部分在中西部地区,本身具有较为严酷的自然条件,况且煤炭资源开发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和大气污染。这种环境恶化很难吸引到其他产业资金进入,危害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4. 煤炭是资源型企业,产业附加值低,利润率低,这样地方煤炭为了求发展,谋利润,反而加剧了对煤炭过度开发和依赖,产业结构恶性循环。原始资源型企业很难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长期收益,必须建设高附加值的绿色经济。
目前国家正在进行煤炭去产能,产业机构改革,但成效并非短时间能看到,况且环境的修复也是一个漫长过程。所以这些产煤大省的经济发展仍受到很大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