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2017CREC的中国“光伏+”跨界发展论坛在太湖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协鑫新能源副总裁徐阳受邀出席并发表演讲。他表示,“光伏+”极大地拓展了光伏的应用领域和适用范围,需要政策体系与企业综合创新,推进多元发展。
“光伏+”指的是光伏与其他传统行业和应用相结合的新模式,主要包括光伏+农业;光伏+工商业,即屋顶分布式光伏;光伏+采矿业,主要体现为采煤/工矿沉陷区治理;光伏+风电等形成的多能互补以及光伏+区域配电系统形成的微电网等等形式。
“‘光伏+’为其他传统行业和应用带来了诸多创新性的改观,其中光伏与采煤/工矿沉陷区治理的结合可以说是意义非常重大。”徐阳介绍,由于长期持续的大规模开采,中东部省份存在大量煤炭被采空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和采煤沉陷区,将光伏发电设施与当地不能复耕的沉陷区治理相结合,可以实现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和生态治理,并以新能源发电产业助推传统能源城市的社会经济转型升级。
国家相关部委已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鼓励太阳能多元化、规模化发展的政策,另一方面,光伏行业整体进步让“光伏+”具备了技术与经济上的可能性:行业持续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下降实现进步,电池和组件转换效率持续稳步提升,系统成本持续下降。
但同时,包括土地租金、税费等在内的其他费用,越来越成为影响和制约光伏系统成本快速下降的重要因素。徐阳表示,“目前国内光伏电站平均土地成本已超0.1元/W,如果现有土地费用上涨趋势不能有效改观,光伏应用收益率将被压缩,危害‘光伏+’应用。”
“实现‘光伏+’与其他行业及应用的深度结合与双赢,需要政策体系与企业综合创新,需要多方共同促进。”徐阳呼吁,发展光伏+,光伏是前提和基础,必须优先发展,国家有关光伏跨界发展的政策应当抓住这个根本。
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企业,协鑫新能源已探索出多种“光伏+”领先模式。2017年9月并网的淮北鑫能60MW光伏领跑者项目,即是利用采煤沉陷区水面布置漂浮式太阳能发电阵列,使原本废弃的土地具有了新的价值。在光伏+农业方面,公司通过抬高支架、扩大光伏阵列间距等电站方案与技术的优化,实现了“不伤农、不伤地、不伤产。”除此之外,协鑫新能源在工商业屋顶分布式光伏、多能互补等方面也率先打造了精品项目。
上一篇: 深陷完井泥潭 页岩繁荣受限
下一篇: 非常规能源开发中的相关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