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天然气、生物质等替代燃料兴起后,燃油车将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不管你喜不喜欢,新的时代总会来临,就像日升日落一样自然。
火柴和胶卷,曾经代表了一种技术和文明,在打火机和数码技术到来时黯然退出。零售业和传媒业,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发生了生产和销售方式的变革。如今,信息化和能源科技进步正在重塑能源产业,通过织就一张能源互联网,向传统的高碳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发起革命。
能源互联时代,描绘了实现低碳、最终零碳社会目标的路线图。目前,一些欧洲国家已经提出取消燃油车的计划并制订了时间表,我国也启动了对取消燃油车的研究。新能源汽车有望终结内燃机驱动型汽车曾经驶过的百年梦想之旅。同时被推向落幕的,还有燃油。
去燃油化势在必行
人,是一种重感情的动物,对用的久的东西会产生感情。然而,人类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是不以人的感情和意志为转移的。燃油车是否会像火柴和胶卷一样在人们的记忆中慢慢老去?新能源汽车的星星之火能否在能源互联网的棋盘上形成燎原之势?
答案也许不用等太久。
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9月举办的“201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表示,许多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在新能源、智能网联产业加快产业布局,抢占新一轮制高点,一些国家已经制订了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的时间表。目前工信部也启动了相关研究,也将会同相关部门制订我国的时间表。
取消燃油车是大势所趋。而我国的表态已经比西方国家晚了几年。
早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由德国、英国、荷兰、挪威以及美国18个州组成的“零排放车辆同盟”已经宣布,到2050年联盟内国家将禁止销售燃油车。之后,欧洲一些国家宣布了燃油车退出计划。最快的是挪威和荷兰,计划在2025年取消燃油车。此外,德国、印度将在2030年,法国、英国将在2040年实施退出计划。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将禁止燃油车销售的时间初步定在2030年。
虽然有专家和媒体指出,欧洲各国禁售燃油车的消息有待进一步验证。即使消息属实,这些国家最终能否按照时间表来真正落实也有待观察。但为了履行《巴黎协议》承诺并最终实现零排放,在未来的几十年内逐步禁止燃油车上路的警钟已经敲响。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气候首席专家、研究员姜克隽长期从事低碳能源转型研究工作,研究发表了我国《电动汽车发展路线图》。他告诉本刊记者:“德国计划2030年起不再生产燃油车,其中包括了大型车。而我们研究的还是什么时候电动汽车完全在市场上替代燃油小汽车。”
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接近两亿辆,巨大的保有量带来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一次能源比重达到20%。按照目前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达标难度仍然很大。
由此可见,对我国这样一个碳排放大国来说,为尽早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目标,向汽车和燃料发起革命是必经的一步。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和对本刊记者表示:“取消燃油车是必然趋势,对我国来说,这是一件好事。”
在采访中,专家表示,虽然我国已经开始研究停止生产销售燃油车的时间表,而且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但从目前的情况分析,短期内实现的可能性并不大。国内真正取消燃油车估计需要中长期,而且是一个逐步替代的过程。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共存,新旧能源更迭尚要靠市场决定。
弯道超车时不我待
汽车制造商最能感知汽车业发展的风吹草动。在这场疾风骤雨式的电动化、智能化革命面前,多家著名车企纷纷宣布未来生产的汽车将“弃油燃电”,向生产电气化转型,如沃尔沃、丰田、捷豹路虎、梅塞德斯·奔驰和福特林肯等。一向以注重安全闻名于世的沃尔沃公司CEO汉肯·塞缪尔森表示:“在一个对电动汽车需求源源不断增加的时代,保守地生产内燃机驱动型汽车才是更大的危险。”沃尔沃将来只生产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中性混合动力车三种汽车。
国际汽车企业向新能源加速发展的脉搏在跳动,雄心勃勃、势在必得。可以看出,全球著名汽车企业在去燃油化方面表现得都很决绝。我国作为汽车制造业大国,必然要紧跟全球汽车业发展的方向而动。
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营销所所长柯晓明看来:“国内能否禁止或什么时间禁止燃油车的销售要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环保、资源、技术、经济、消费者选择等,汽车行业的发展也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但是,中国是全球汽车销售的主要市场,对全球性车企来说,不抢占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肯定是不合潮流的。”
对我国汽车产业来说,虽然产销量已经连续八年位居世界首位,去年全年的产销量更是突破了2800万辆,是当之无愧的汽车制造大国。但我国不是汽车强国,许多燃油车核心技术并没有掌握在我们手里。在后燃油车时代,我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在哪里?是继续以产销量的攀升坐稳“老大”位置,还是尽早随着全球汽车的低碳、电动、智能化发展方向,规划未来,实现弯道超车?
答案是后者。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认为,2017~2025年将是汽车产业战略转型最为剧烈的几年。对传统汽车的节能减排要求、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要求都会越来越高。
站在准备取消燃油车的起跑线上,我们发现对手寥寥无几。除了几个欧洲国家之外,我国是亚洲国家中第二个有此规划的国家。虽然在燃油车时代,我国没有从汽车大国发展为汽车强国。但短短时间,我国成为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生产和销售市场,说明我国汽车产业有底气和能力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奋力一搏。这也是为什么汽车业专家寄望于我国汽车产业能够抓住电动汽车的发展时机,弯道超车,赶上世界汽车强国。
当然,问题也有很多。
姜克隽用一个比喻形容了我国汽车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假如你抬头看蓝天,上面的白云都是知识产权,最后你发现蓝天已经快看不到了,白云几乎已布满蓝天—电动汽车领域的知识产权已经几乎全部被外国车企垄断。”然而,如不利用这次机会加速发展弯道超车,中国恐将与迈向汽车强国的梦想再次错过。据本刊记者了解,我国汽车企业正在为尽早达到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路线图的要求加紧研发。目前已有国内汽车企业宣布,2020年将可能实现百公里耗电8度的目标。
替代燃料粉墨登场
燃料革命已经到来。但什么能取代燃油?
目前,一方面,我国成品油质量升级步伐正在加快。同时,包括乙醇汽油在内更多环保的生物能源可以逐步替换柴油、汽油;另一方面,内燃机能量转化效率高,使用方面稳定性好,在某些特定领域的不可替代性依然很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认为,电动汽车能量转化效率高、动力性好,但电池的能量密度远低于生物能源,行驶里程受限,想跑长途就得叠加电池组,增大车重;即便快充,依然需要数十分钟,降低了商业用车的经济效应。虽然可以通过换电、无线充电、电池技术革新等弥补上述问题,但电池的能量密度存在上限,较难突破。关于燃油和新能源在汽车上的应用,最好的办法是将内燃机与电机相融合。
在柯晓明看来:“现阶段,车用能源发展当以节约为优先,替代燃料呈多元化,包括电和天然气都是方向之一。我国提出到2020年全面推广车用乙醇汽油,也是一个补充。”他还指出,研究表明,目前替代燃料对成品油的替代率约为6%~7%,天然气在其中约占60%~70%。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目前对汽柴油的大部分替代也是由天然气来完成的,天然气也是相对清洁的能源之一。
推广生物质燃料符合我国能源转型的战略方向和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近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基本实现全覆盖;到2025年,力争纤维素乙醇实现规模化生产。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刘德华博士指出:“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特别是E10(添加10%乙醇)汽油的主要优势是传统汽油车辆和加油站系统都可以直接使用。而且,乙醇的生产原料是可再生的生物质,综合减碳效果好。与乙醇汽油相比,电或天然气作为车用燃料,都不可直接使用传统车辆和加油站系统。”
在生物质燃料中,生物柴油是一种具有环境友好性、优良可替代性的可再生资源。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张平认为,对我国来说,发展生物柴油产业具有消化和消灭地沟油的战略意义。在柴油中添加生物柴油可有效降低柴油机动车尾气污染排放,实现机动车减排减霾。
根据IEA的预测,生物燃料比例将从2014年的2.6%上升至2050年的21.9%。据本刊记者综合梳理,许多跨国油气企业对生物燃料兴趣浓厚。基于对未来生物燃料需求的判断,BP将大量资金投向生物燃料领域,在位于巴西的三个生物燃料项目中累计投入超过6.5亿美元;壳牌在巴西投资了用甘蔗制乙醇的一家合资企业,通过新技术商用化,用可持续的非食品原料来制造有竞争力的低碳生物燃料;道达尔发展了由乙醇生产的乙基叔丁基醚和植物油甲酯两大类第一代生物燃料,目前正在为符合欧盟设定的目标而开发第二代生物燃料。
从蒸汽、电气到原子能,燃料革命曾经奏响了人类产业革命的序曲。然而,没有哪一次产业革命不需要经过痛苦的剥离和艰难的破茧成蝶过程。
姜克隽指出:“未来的燃料是氢能。现在已经在研制以氢能为动力的飞机发动机,这个时代的到来可能会非常之快。终极燃料有可能是核聚变,虽然也还需要一段时间,但这个时代的到来同样可能非常快。”他还提出,对我国石油企业来说,发展清洁燃料,如生物航煤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飞机的燃料革命要慢于小汽车。
上一篇: 2020年乙醇汽油覆盖全国,难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