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上午,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在黑龙江省塔河县呼玛河南岸全线贯通。该管道将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投入使用,设计产能每年将达1500万吨。而随着中俄原油管道一线二线全部投产,俄罗斯每年可向中国输入的原油量也将增至3000万吨。
中俄原油管道工程是我国构建的东北、西北、西南和海上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之一。此前,中俄管道一线“漠大线”于2011年1月1日正式投产运营。截至目前,由俄罗斯向中国输送的原油已超过1亿吨。
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北起黑龙江大兴安岭漠河县兴安镇的漠河首站,经过大兴安岭地区,途经黑龙江、内蒙古两省区,止于大庆市林源输油站,全长941.8公里。
据悉,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与一线工程(漠大线)并行871.6公里,最近的地方仅10米,并且反复交叉约38处,给施工加大了难度和风险。
不仅如此,中俄原油管线二线全线大部分分布在北纬52度以上的高寒带地区,冬季施工近7个月,且施工时极端温度可达-40℃。在漠河至加格达奇段450多公里范围内还分布有不同类型的多年冻土。极端寒冷的天气和复杂的地质条件,都对工程进度和施工人员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如期投产,多项创新技术在中俄二线上率先使用。据中石油管道公司管道工程部项目经理郑福耀介绍,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采取了独创的“三化”施工——焊接自动化,补口机械化,检测智能化。
其中,“焊接自动化”是指管道焊接中采用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机,在管道相对固定的情况下,由焊接小车带动焊枪沿轨道围绕管壁运动,从而实现自动焊接。“检测智能化”是与自动化焊接相连接的AUT智能检测方式,通过现场工作站对管道焊接实施的的一种全自动的超声波检测。“补口机械化”是使用全自动喷砂除锈加中频预热加中频回火的补口施工方法,这在中俄二线低温工况下,更显示了强大的优越性。
据介绍,“三化”施工之前在国内以及国内队伍到国外施工的管道建设中曾有过一些尝试,而在中俄原油管线二线则进行了一次规模性尝试以促成后期的全面推进。中俄原油管线二线“三化”施工的使用率达到了75%。平均焊接合格率达到98%,冬季施工时单机组日平均焊接30道口。比较过去传统施工,在效率和质量上实现了一次飞跃。
建设中俄二线工程,是加快我国能源战略通道建设,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举措。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国家东北油气战略通道,优化国内油品供需格局。就东北地区而言,大庆油田和辽河油田等老油田目前已经进入开采寿命的中后期,采出液含水量明显增大,采油成本明显上升,原油产量逐年递减。通过建设中俄二线管道,扩大引进俄罗斯原油,可及时填补该地区的石油资源供应缺口,有效完成吉林、抚顺、大连等二十多家东北炼厂的资源供应。
上一篇: 波恩气候大会高级别会议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