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上午,中国工程院正式对外公布新当选的67名院士名单。在新当选的67名院士中,来自汽车学术领域的孙逢春教授和吴锋教授成功入选。
孙逢春院士和吴锋院士目前均为北京理工大学的任职教授,据官方简历:
孙逢春,生于1958年,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1999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提出并构建了我国电动商用车、充/换电站系统、清洁交通等系统技术体系,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奖1项及省部级奖多项。
吴锋,生于1951年,北京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首席教授,应用化学学科带头人之一,长期从事新能源材料、环境材料和绿色二次电池等方面的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先后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防科研等项目26项,主持创建了国家863镍氢电池中试基地和北京理工大学绿色二次电池与相关材料设计、制备、评价与应用一体化的创新研究平台、校“绿色化学电源体系研究与应用”科技创新团队。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均聚焦电动汽车领域研究
27日午间,当《中国汽车报》致电祝贺孙逢春院士时,他刚刚步出院士增选座谈会的会场。据悉,孙逢春院士目前在科研上的主攻方向是电动车辆总体理论与现代设计方法、电动车辆整车结构、系统集成与动力系统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工作。
比如,为加强新能源汽车质量安全监管,国家适时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的发展思路,孙逢春教授参与制定《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并致力于电动汽车安全监控平台建设,这对于推动电动汽车安全运营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无独有偶,另一位当选院士吴锋同样在电动汽车领域研究上颇有建树。据公开资料介绍,吴锋在电动汽车关键部件——动力电池领域成果出色,他主持制定国家汽车行业动力电池标准3项,曾任国家科技部镍氢电池专家组组长,“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动力蓄电池责任专家)等。目前,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绿色二次电池项目首席科学家(两届)、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国家科技部科研诚信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准入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正如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杨裕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孙逢春教授在我国的电动汽车领域做了很多工作,他在电动汽车技术研究方面有较大贡献。同样,吴锋教授关注新型电池领域,在提高电池的比能量及其他性能方面,都做出了很系统的工作,电池产品不单单应用电动汽车上,也用在其他产品中,所以他的工作同样具备特色。”
两位新当选院士均聚焦电动汽车领域,这也是我国汽车业向绿色低碳转型、新能源汽车战略持续稳步推进且成果显著的直接体现。
院士队伍多样化 汽车业在变革中壮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我国汽车界新当选的两位院士中,孙逢春当选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吴锋当选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
一方面,伴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壮大,同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从事汽车学术研究的专家学者,他们当中不乏两院院士的身影:郭孔辉、钟志华、李骏、衣宝廉、陈清泉、毛新平、李德毅、郑南宁、瞿金平……
另一方面,正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所说,中国汽车产业的新时代是要建设产业强国,向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信息化转型,进行结构性调整、产业升级。变革中的汽车产业正在将越来越多的相关产业和优秀人才囊括进来。
比如去年举办的广汽集团自主创新驱动发展大会,就曾引来国内五位相关学术领域的院士,这说明,随着汽车这一产品囊括的学科和专业日渐丰富,汽车行业所需要的技术支持也越来越广泛,汽车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更将日渐突出。
以上这些汽车界的优秀专家学者,就分别聚焦各自的重点关注方向,这其中不仅包括了车辆工程技术本身,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多种关联学科和交叉学科。伴随着新能源汽车、新型动力电池、人工智能、车网联等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多领域多学科交叉的优秀汽车专家逐年脱颖而出,他们肩负着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创新科研技术的任务与使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杨裕生表示:
“孙逢春和吴锋两位当选院士,是我们汽车界、电池界应感到高兴的事情,这是行业对两位教授的成绩和贡献表示肯定。作为院士,他们今后将承担各自的社会责任,完成国家交给的科研任务,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开幕作报告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新汽车,新征程,中国汽车工业也正处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关键转型期。可以预见,在变革中发展的中国汽车新时代,会有更多院士涌现,会有更多院士参与。
祝贺两位新院士,祝贺中国汽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