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罗勇团队与美国研究人员合作,重建了一套时间跨度达百年以上、时空协调性强的北极地区地面气温序列,对近年来国际科学界关于“全球变暖停滞”是否存在及其形成机制的激烈争论提出了新见解。该研究表明,全球气候仍在继续变暖,并未出现停滞现象。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停滞”是指1998年以后,虽然全球平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继续攀升,但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似乎停止进一步上升,并停留在温度较高的状态。地面气温的观测站点在全球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南、北极地区观测资料极度缺乏,未将近年来快速强烈变暖的北极地区纳入全球平均温度计算之中,会对“全球变暖停滞”现象的判断产生多大影响?这是一个亟待回答的科学问题。
研究团队采用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1850年至2014年全球气温观测数据和国际北极浮标观测计划提供的北极地区1979年~2004年的浮标观测资料以及经验正交函数数据插值方法,对缺少观测地区进行温度重建,建立了一套覆盖北纬50°以北地区1900年~2014年的年平均温度序列。
研究发现,北极地区在2000年后变暖加速;如将北极地区加入全球平均气温的计算,1998年~2012年变暖趋势为每10年0.112℃,显著高于不包括北极资料的每10年0.05℃升温趋势,与1951年~2012年的变暖趋势相差无几。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北极地区快速升温或抵消了近年来热带东赤道地区降温对全球平均气温的影响;全球升温的空间分布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全球平均温度的上升趋势并未改变。研究进一步指出,北极地区观测资料的缺乏对全球平均温度计算的影响远大于南极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