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岁尾,社会各界对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关注度持续升温。今年以来,位于华蓥山中段西麓,作为我市重要产煤地之一的前锋区是如何推进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呢?在推进该项工作的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又是如何破解的?12月7日,记者就相关内容进行了采访。
前锋自建区以来,分两个阶段开展了煤矿关闭、化解煤炭产能工作。2013年4月至2015年底,这一阶段开展的主要工作为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减少煤矿企业数量,扩大煤矿企业规模,提高其抗风险能力。自2016年1月起,围绕供给侧结构改革,调整产业结构,该区引导煤矿企业主动退出,进行产能化解。截至2016年底,该区已关闭沙坝坪煤矿、龙华煤矿、脚庵煤矿等5户煤矿,化解产能42万吨/年。
“根据省上安排部署,今年,前锋区要引导退出煤矿2户,化解产能25万吨。”前锋区煤炭管理局局长李耀杰坦言,尽管只需关闭退出2户煤矿,实际推进却十分艰难。
今年初,除龙滩煤矿与龙门峡南煤矿外,前锋区现有的6户煤矿中,4户为建设矿井或刚建成的矿井,2户为生产矿井,仅蔡山洞煤矿处于正常生产状态。“建设矿井或刚建成的矿井,前期投入大,不少是贷款建设,一旦关闭,企业业主将损失惨重,并且看到行情回暖,业主仍愿‘持矿观望’。”李耀杰说。
直到7月,前锋区今年的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才取得初步进展——大田湾煤矿业主主动申请关闭煤矿。
大田湾煤矿是刚建成的矿井,该煤矿于2009年进行技改扩能,设计产能为9万吨/年。“2014年10月,煤矿联合试运转,但大部分时间处于政策性停产状态。”大田湾煤矿负责人叶洪斌告诉记者,正常生产的时间总共约3个月,而停产期间,矿井内必须通风、排水,每天的运营成本在1万元左右。“去年下半年以来,煤价有所反弹,政策性停产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到头。”
而去年国家出台的“指标置换交易”政策,让大田湾煤矿业主感受到了利好。该政策要求3年内确需新建煤矿的,一律实行减量置换。也就是说,这些煤矿要使用其他企业退出的产能指标。通过指标置换,老旧矿井拿到钱退出了,产能减少了,为新建煤矿市场留足更多的空间。此外,前锋区落实奖补资金、企业转产、地质恢复、剩余矿权价款退还5项配套政策,进行“加码”。
“9万吨/年的设计产能通过指标置换交易,卖出了1200多万元,省市区奖补资金还有600多万元。”叶洪斌说,“这些钱虽然只有前期投入的一半,但已足够安置职工了。”
当天,记者在前锋区光辉乡梭石村的大田湾煤矿看到,一处封闭的井筒上印有“永久关闭”的鲜红字样。“大田湾煤矿已按规定关闭到位。”前锋区煤炭管理局生产科技股工作人员张志广告诉记者,根据区上的配套政策,大田湾煤矿关闭后地质恢复由国土部门实施,单这一项就可为业主省下近200万元支出,业主还可把其拥有产权的土地置换到前锋工业园区,用以转产。
当天中午,位于桂兴镇大店村的蔡山洞煤矿,财务人员正准备给工人们结算工资。
今年11月,属于生产矿井的蔡山洞煤矿停止生产。“我们原计划引导退出广安煤矿,该煤矿处于停产状态,但其业主不愿意退出。”李耀杰说,通过宣传引导,蔡山洞煤矿业主同意主动退出,因蔡山洞煤矿产能为每年21万吨,前锋区今年关闭煤矿2户,可化解产能30万吨/年。
“目前,在妥善处置300多名职工安置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在做保留瓦斯发电厂的相关工作。”蔡山洞煤矿业主陈德树告诉记者,蔡山洞煤矿旁建有一处瓦斯发电厂,关闭煤矿的同时保留瓦斯发电厂就需完善保留手续,而煤矿的关闭实施方案要经省安监局批准后才可以实施。
“我们正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推进职工安置、补偿、关闭实施等工作,确保蔡山洞煤矿如期按规定关闭到位。”李耀杰说,前锋区还逐矿落实了监管责任,明确具体监管责任人,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并对已关闭煤矿进行不定期和定期巡查,严防关闭煤矿非法组织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