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汽车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即将出炉。
1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研究起草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公布,并开始征求意见。
《战略》分为态势、纲领、任务、保障等四方面内容,还对智能汽车的定义,各项智能汽车领域的名词、标准给出了自己的设定。
《战略》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50%;2025年,新车基本实现智能化;203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享誉全球,率先建成智能汽车强国。
同济大学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教授表示,在通信网络覆盖问题上,我国土地疆域大,芯片制造底子薄,快速推广落地难度很大。此外,在高精度地图格式选择、北斗高精度定位地图成熟度,激光雷达产业化等供应链的问题上,智能汽车达标之路并不容易。
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为2018年1月5日至2018年1月20日。
背景:智能汽车已成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战略》认为,汽车工业转型亟不可待:汽车由人工操控的机械产品,逐步转变为系统操控的智能产品,智能汽车是产业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发达国家已经占据先发优势。但在体制机制上,中国也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体制优势,通过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有利于配置发展资源。
同济大学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认为:由国务院“自顶层向下”垂直整合、协调“互联网、通信、汽车、交通”四大产业,协调“工信部、交通部、公安部、质检总局”,这在智能网联汽车全球生态中,仅有中国能够做到这点,这直接有助于实现“大生态改良”。
此外,在中国汽车制造业上,整体规模大、自主品牌份额逐步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完备;在网络通讯上,互联网、信息通信等领域涌现一批世界级领军企业;在基础设施上,宽带和高速网发展快速,5G、北斗提供有力保障;发展空间上,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将进一步释放消费者需求。
当然,考虑到智能网联本来也是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而且各大汽车企业、软件服务企业早已为之展开布局,《战略》本身应该扮演一个什么角色也备受关注。
关于这一点,《战略》在基本原则中即已提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智能汽车发展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各类市场主题发展智能汽车的积极性。
目标:2020年,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50%,2025年基本实现智能化
《战略》提出,到2020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路网建设、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信息安全体系框架基本完成。
届时,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50%,中高级别智能汽车(即能够满足高速公路自动驾驶条件)实现市场化应用。
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大城市、高速公路的车用无线通信网络(LTE-V2X,即4G网络)覆盖率达到90%,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实现全覆盖。
这意味着,未来智能驾驶汽车有望通过互联网实现车辆与车辆、车辆与交通信号灯等相关系统的配套,实现智能交通将走向现实。
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路网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督和信息安全体系全面形成,新车基本实现智能化、高级别智能汽车(一般能够在高速公路、市区道路自动驾驶)实现规模化应用,人-车-路-云实现高度协同。
到203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享誉全球,率先建成智能汽车强国,全民共享“安全、高效、绿色、文明”的智能汽车社会。
想要达成上述目标并不轻松。
据了解,从中高级别智能汽车到高级别智能汽车所需要的计算量和数据量相差将近50倍,目前的决策控制算法和学习技术很难达到。此外,目前高级别智能汽车所需要的64线激光雷达成本高达8万美元左右,且生产技术要求水平极高。如何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并让消费者自愿买单,这也有不小的难度。
朱西产对澎湃新闻表示,时间表的制定或许过于急促,落地难度极大:在车用无线通信网络覆盖问题上,设备供应商的市场供应不足、难以实现规模效应,国土面积大,芯片制造业底子薄,短期内达成难度很高。在智能驾驶领域,国内在毫米波雷达、芯片制造商底子也很薄弱,主要依靠博世、大陆等海外企业供货,2020年达成50%的新车覆盖度,难度不小。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草案内容较为粗略,尚不清楚上述目标中对于智能汽车的定义,是要具备所有功能才算,还是说只要满足部分指标也算;而且,针对厂商是否达成标准的奖惩措施也没有出炉,具体影响还有待观察。
如果单纯以车联网、搭载车辆操作系统为标准,那么一些企业则已经走在了前列。
上汽集团乘用车方面对澎湃新闻表示,从2014年3月上汽启动了与阿里巴巴的合作,从2016上汽乘用车旗下第一款互联网汽车上市,到2017年11月随着名爵ZS及名爵6等互联网汽车推出,上汽乘用车已经销售互联网汽车超过40万辆,而当年1-11月上汽乘用车销量为46.7万辆。就上汽乘用车来说,智能网联汽车占有的比重,早已经超过了发改委设定的2020年50%的目标。
任务:条件成熟时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条例,为智能汽车发展预留空间
《战略》将上述战略愿景,分拆成了一系列细分任务,包括:
1.跨界融合智能汽车产业链。智能汽车示范将在北京冬奥会和通州副中心智能交通、雄安新区智能城市等重大工程建设中落地。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汽车自主品牌;鼓励整车企业转型为智能汽车产品提供商和出行服务商;鼓励人工智能、互联网企业和车企深度融合;通过智能驾驶状态的大数据应用,培育新商业模式,探索智能汽车共享出行等新模式。
2.构建智能汽车路网设施。制定智能交通发展规划,建设智慧公路和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因地制宜地尝试不同的无线通信网络,开展道路基础设施信息化改造。统一通信接口和协议,推动道路基础设施、汽车、运营商、交通管理系统、指挥系统等信息互联互通。
3.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通过立法、修法、释法,消除影响智能汽车发展的法律状态,适时出台公共道路自动驾驶测试规范。加强对“机器驾驶人”认定、法律责任确定等问题的研究,条件成熟时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条例,为智能汽车发展预留空间;制定人机控制转换及事件记录等标准,为智能汽车事故责任判定创造条件。
此前,百度无人车上路路测违章,就曾引起业内广泛争论。此前,有整车企业人士对澎湃新闻称,无人驾驶路测领域法律标准的迟滞,使得上路路测成为了灰色领域的暗箱操作,阻碍了技术的落地。
4.构建智能汽车信息安全体系。《战略》要求以系统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和设备安全为重点,防范非法入侵和信息安全事件,加强异常行为、恶意行为以及隐私数据泄露等风险监测。
360汽车安全实验室主任闻池御对澎湃新闻表示,汽车信息安全会是智能汽车的一个关键技术,从发展战略合作征求意见稿上来看,占据了一定量的篇幅,这将大大促进汽车和信息安全领域的融合。在信息安全对汽车领域来讲,车厂会越来越开放给可信的安全厂商。
闻池御对澎湃新闻透露,发改委也在搭建相应的产业平台,为完成创新发展战略推进产业融合。未来或将在国家层面,专项建设包含隐私保障平台、安全运营平台等,统一对智能汽车的信息安全进行管理。
保障措施:专项成立领导小组,完善扶持政策,鼓励行业发展
在保障措施上,《战略》提出,将成立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领导小组,由国务院领导担任组长,统筹协调智能汽车发展全局性工作,并组建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
《战略》还提出完善扶持政策,通过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支持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推动共性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包括而不限于税收金融政策、财税优惠政策、创新发展模式,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政策性金融、融资租赁等工具,扶持智能汽车行业发展。
不过,目前还不清楚这些措施中,有哪些是既有政策,有哪些会是新出台的支持措施,一切还要看具体的政策细则。
影响:抱团取暖,车企联合研发将成新趋势
从《战略》全文来看,国内汽车产业格局将迎来格局型变化。
首先,整车企业整合速度加快,新造车企业或将“借船出海”。
从《战略》提及的智能汽车要求来看,包含智能驾驶、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化与车辆网联化,这对整车厂的研发能力提出巨大考验。
与此同时,具有互联网基因和资本加持的新入门汽车制造商们,或将在与现有整车厂的合作中,获得更多话语权。
目前,小鹏汽车与海马汽车,蔚来汽车与江淮汽车展开合作,借助传统整车厂的生产资质和产线制造汽车。
有不愿具名分析师称,未来或许有些整车厂跟不上时代标准,只能沦为代工厂,甚至被其他整车厂,甚至新造车企业收购。
其次,伴随汽车产品的智能化发展,互联网企业与整车厂之间的合作将更加密集。
一方面是,类似于BAT(百度、阿里、腾讯)通过资本的方式加速布局新入门的造车企业,比如阿里投资小鹏汽车,百度投资威马汽车,腾讯投资蔚来汽车等。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将加速参与到智能汽车的供应链体系中。(记者 李皙寅)
上一篇: 菜鸟打造国内最大绿色物流园群
下一篇: 2018动力电池发展展望(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