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中,一些地区的砖厂大量排放二氧化硫和烟尘,让当地群众和有关部门头痛不已。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同样面临这种情况。2015年前,桂林市市区及周边砖厂众多,且几乎对排放烟气未采取任何处理措施,空气环境质量和城市形象都大受影响。
为管住大大小小的黑烟囱,桂林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从2015年起对市砖厂行业连续套了3个“紧箍咒”,在全自治区率先实现砖厂环保在线监控,实现了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个“紧箍咒”根治砖厂污染
“2015年前,桂林市有248家砖厂,且大多分布在市郊区(县),其中只有两家有废气处理设施,其他砖厂的烟囱24小时不间断冒黑烟,致使桂林酸雨频率一度达到90.1%,二氧化硫浓度最高时达到39微克/立方米,公众不满情绪日益强烈。”桂林市环保局副局长舒常忠告诉记者。
为此,桂林市对砖厂行业套了第一个“紧箍咒”。从2015年起,对全市无任何环保处理设施的砖厂开展整治行动,先后取缔、关停了70多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砖厂。为严格管控砖厂新增排污量,市政府下文,明确在空气质量未达标前,全市不再批建新的砖厂。
针对部分砖厂业主经常不正常运行环保设施,甚至停运环保设施的情况,桂林紧接着套了第二个“紧箍咒”,要求砖厂建设在线监控,并将此项任务写入桂林市2017年度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市绩效管理体系。截至目前,桂林市已有97家砖厂按要求建设了在线监控,完成率约88%(有近60家砖厂不再计划生产)。
安装在线监控后,桂林市环保部门发现砖厂生产工艺特点及废气排放还难以达到现有国家行业排放标准要求,于是,桂林市又加了第三个“紧箍咒”,积极探索利用清洁能源替代含硫燃料和改进现有脱硫除尘工艺,尽可能降低企业治理成本,努力推进砖厂烟气达标排放。同时,对仍难以达标排放的企业采取“停(限)产—整改—不达标—关停—建议政府取缔”的措施,倒逼砖瓦行业优化布局和产业转型升级。
空气质量改善明显
在一系列政策有效落地之后,桂林市的砖厂专项整治及在线监控设施建设工作均走在了全区前列,砖厂数量从2015年的248家降到2017年底安装在线监控的97家,环境空气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
记者日前在桂林市临桂区鸿源砖厂看到,这个砖厂自2016年以来,先后斥资160多万元安装了轮窑锅炉脱硫、除尘环保设施,并与环保部门24小时联网。在线监测数据显示,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指标均达到环保要求。
“安装、运行环保设施后,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物排放大幅减少(其中二氧化硫排放减少约九成),厂区环境好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小了。”鸿源砖厂李厂长说。
家住桂林市灵川县城区的杨女士对此也有切身感受:“2015年前我们县郊区那些砖厂冒的滚滚浓烟简直成了一道“风景”了,好多年天空都是灰蒙蒙的,看着心情很压抑不说,对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2015年后砖厂烟囱被拆除了,我们都拍手叫好,空气真的好了很多。”
自治区环境保护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桂林市近几年来砖厂整治举措实、成效大,为根治砖厂污染提供了样板经验。如今,桂林烟囱治理带来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效果已初步显现:其二氧化硫浓度从2014年的年均22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7年的年均15微克/立方米,下降幅度为31.8%。酸雨频率下降到42.5%,PM10、PM2.5、综合指数3项指标从连续多年的全区垫底分别攀升至第7、12、10名,综合指数降幅从2017年3月起持续全区第一,且2017年桂林市是全区唯一优良天数正增长的城市。
企业经济效益不降反升
“紧箍咒”让桂林市存活下来的砖厂经济效益不降反升。数据表明,2015年~2017年,桂林市砖厂数量逐年递减,但砖厂产值及营业额却并未下降。2015年全市砖厂共缴税约1530万元,2017年全市砖厂共缴税约1600万元。其中,灵川县2015年39家砖厂共缴税约532万元,2017年25家砖厂缴税达到了623万元。
鸿源砖厂李厂长告诉记者:“鸿源砖厂年产1.2亿块标准砖,由轮窑改为隧道窑后,单位产品能耗从380大卡/公斤降低到300大卡/公斤,节能约25%。隧道窑生产线仅需6名工人,产量却相当于之前6座轮窑之和,其页岩砖成本也由改前的0.28元/块降为0.23元/块,降幅达20%,年产值从2015年的800万元提高到2017年的1800万元,经济效益增加了不少。”
据悉,为奖励积极配合开展在线监控建设并正常使用的砖厂业主,桂林市下一步将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对部分砖厂进行财政奖补。
下一篇: 2017中国大气治理行业领军企业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