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尼泊尔总理办公楼。其楼顶为中国援尼泊尔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张晨翼 摄
中国援尼泊尔太阳能项目交接仪式4月10日在尼泊尔中央政府大院里举行。至此,尼泊尔总理办公楼及能源部、外交部等部门的楼顶都用上了来自中国的光伏发电设备。
该项目负责人之一、中建中环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关正文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该项目的建成与交接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援尼泊尔太阳能项目是中国建筑在海外建设的首个援外太阳能项目。该项目建设在尼泊尔总理办公楼及周边的19个政府单位21栋建筑物的屋顶和3个停车场内,供相关政府部门办公、照明用电使用。项目建成后,年均发电量约为137.36万千瓦时,有效解决了尼泊尔部分中央政府机构的用电短缺问题。
关正文介绍说,从出发点而言,该项目是为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高其基础设施和清洁能源发展水平,增进当地民生福祉。“该项目落户在尼泊尔,是中尼友好的象征。该项目的具体位置在尼泊尔总理办公楼等地,尤显其特殊性。”他说。
关正文对记者表示,该项目为尼泊尔电力行业发展提供了新技术、新模式、新路径。新技术,就是在尼泊尔这个以水力发电为主的国家,太阳能光伏发电这种新的技术形态正逐渐成长;新模式,就是该项目中所发的电不仅供政府单位使用,剩余的电量还可以并入电网,以丰富加德满都地区的供电量;新路径,就是成功探索了从援助到商业化运营的可行性,并为尼泊尔绿色能源发展提供新路径。
他指出,这也是尼泊尔总理奥利及尼泊尔能源部等部门负责人都对该项目表示赞赏的原因。
当然,中国援尼泊尔太阳能光伏项目的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据关正文介绍,其中主要有4个困难点。
一是项目小而分散。该项目建设点位于尼泊尔总理办公楼等地,面小而分散,需要协调的部门多。而且所在区域敏感,任何一个微小的施工步骤都可能牵动不少人的心。
二是材料运输有困难。尼泊尔的道路条件不佳,将所有材料从中国运往尼泊尔存有较大难度。
三是设计难度大。由于涉及的单位和建筑比较多,每个接入点容量虽小,但每幢建筑的电力接入均需要与业主反复沟通、详细确认其可接受的接入方式。
四是政府部门具有的复杂性。同尼泊尔各部委沟通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同时,有时候还涉及尼泊尔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各类沟通成本较大。
“中尼两国的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努力解决各类问题,才有了项目的顺利竣工。”关正文说,该项目作为中尼合作的样板工程,对“一带一路”建设在尼泊尔落地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和推动作用,对推动中尼两国深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也将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
据悉,该公司未来还将在尼泊尔深耕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等行业,助力尼泊尔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当然,希望尼泊尔未来有更多绿色、安全、稳定的电力供应,并祝愿中尼友谊万古长存。”他最后说。 (记者 张晨翼)
上一篇: 一季度全国铁路煤炭日均装车9.34万车增长10.6%
下一篇: 美国减税增支将令财政赤字破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