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一朵朵“太阳花”熠熠生辉。这种或以家庭、或以企业为单位的光伏电站,将清洁能源源源不断注入电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合肥已经下好先手棋。五年前,肥东县罗家疃村5户农户屋顶率先建起了光伏电站,打响了合肥光伏应用的第一枪。之后,先行先试的光伏电站迅速铺开,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家庭、厂房等的屋顶。
以应用为抓手促产业发展,合肥始终秉持的这一发展战略,让“中国光伏第一城”的知名度迅速传播。此间,合肥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光伏度电补贴政策,首创光伏下乡扶贫工程,首批推出公共机构光伏试点……
截至今年3月初,我市已并网地面电站及分布式项目15502个,并网容量2085.2兆瓦,数量与容量均稳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中国光伏第一城”正加速向前。
首创光伏下乡扶贫
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是从根本上脱贫。在光伏领域,“合肥经验”值得称道。
2013年,我市在肥东县长临河镇罗家疃村选择了5户农民家庭开展先行试点“光伏下乡”扶贫,每户建设规模为2.5kW小型家庭户用光伏电站,成功实现并网发电,让村民有了稳定收入来源,快速脱贫。当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转发市农委合肥市光伏下乡扶贫工程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在全市广大农村开展光伏下乡扶贫工程试点工作,此举在国内开了先河。随后,这一新的扶贫方式在全市全面展开实施,并延伸到无固定收入来源的村集体。
让人耳目一新的脱贫模式,引来众多考察者争相学习、借鉴,光伏下乡扶贫也因此被国务院扶贫办作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推广实施。
2013年至今,光伏扶贫的领域不断拓展,越来越多尝到甜头的乡村自发建起电站。今年3月,巢湖市坝镇石塘村光伏电站正式投运满一年。作为我市首个地方光伏扶贫电站项目,一年时间,该电站共为石塘村带来收益20余万元,相当于为每户贫困家庭增收近3000元。
将太阳能“变现”,为贫困户增收,光伏下乡扶贫为脱贫趟出一条新路子。截至2018年1月,我市已累计并网扶贫光伏项目6517户,容量约28506千瓦,顺利实现112个贫困村和“三无”特困户光伏电站建设全覆盖,越来越多的农户从中受益,走向脱贫致富的金光大道。
首出度电补贴政策
举全市上下之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在这一共识下,合肥频频发力。
2013年6月,合肥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光伏推广应用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除按政策享受国家、省有关补贴外,合肥市将按年发电量给予项目运营企业0.25元/千瓦时补贴,让合肥在全国率先进入了光伏“度电补贴”时代。合肥市出台的政策,补贴范围、幅度、年限都远远超过国内其他省市,其中分布式度电补贴先于国家出台,在国内尚属首例。
一年之后,《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光伏推广应用的补充通知》出台,大力支持家庭光伏电站的发展。其中,对于城镇居民使用推广目录中的光伏组件产品且建成并网的家庭式光伏电站,市财政按照装机容量一次性给予3元/瓦补贴,单个电站补贴不超过1.5万元;对于四县一市农户则给予4元/瓦补贴,单个电站最高补贴不超过2万元。
时移事易,政策也在不管刷新。税收优惠、出口退税、鼓励技术创新、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等政策相继出台,极大地推动了光伏电站的建设。去年我市又出台节能量交易(试行)办法,允许光伏发电自用部分参与交易获取收益,为全国首创。
在合肥光伏产业发展进程中,政策从不缺位。
光伏电站数量全国省会居首
近期,我市首批公共机构光伏应用试点名单已经确定,正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进行招投标。项目实施后,将再次开创光伏应用领域全国先河,成为全国首个集中在公共机构屋顶试点光伏电站的城市。
光伏产业发展,我市从不缺高潮:入选全国首批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光伏控制、逆变设备出货量居世界首位,全市并网光伏电站数量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
这背后,是以推广应用助推产业发展的清晰逻辑。市内,继农村屋顶电站、家庭屋顶电站后,我市又向粮仓、向公共机构的屋顶要空间,先后出台《合肥市“仓顶阳光工程”实施方案》、《合肥市推进分布式光伏应用实施方案》;市外,“借光发展”战略笃定,推动重点光伏企业拓展新疆、甘肃、青海等西部市场,鼓励光伏组件、光伏逆变器等产品抢占东南亚市场,截至目前,全市光伏企业市外电站装机容量2GW,国外建设各类电站装机容量300MW。
2017年,我市光伏产业实现增加值100亿元,产值突破450亿元,光伏产业正加速集聚壮大。
上一篇: 盛会直击:第十三届鄂尔多斯国际煤博会4月16日开幕
下一篇: 淡季行情提前启动,动力煤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