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在分布式光伏大火之后,分散式风电也要火了。
所谓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有相似之处——不以大规模远距离输送电力为目的,产生电力就近接入当地电网消纳的风电项目。
4月16日,国家能源局官网称,已印发《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暂行管理办法》,鼓励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同时,鼓励开展分散式风电电力市场化交易试点。
有人说,2018年是分散式风电大火之年。国家能源局在今年3月下发的《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分散式风电”。
当下,风电投资已经从集中式开发为主的“三北”地区,向中东部和南方地区转移,而分散式风电,正好适合在这些低风速地区开发。
但有资源并不意味着有成果,分散式要开发成功,不仅需要政策,还要有细则和模式。
早在7年前,分散式风电也曾迎来过一次政策利好。
2011年7月前,能源局将此类项目“分布式风电”。2011年7月,《关于分散式接入风电开发的通知》将把“分布式”改为“分散式”。当年11月的“374号文件”进一步指出,要“探索分散式风电开发的新模式”,这被业内认为是风电从“规模化集中开发”,转向“集中规模化开发”与“分散式开发”并行探索的开始。
但此后,分散式风电并没有如预期中的大火。据媒体统计,最终批复的18个示范项目中,只有15个建成。而且这18个项目中,超过八成的的开发者来自大唐、华能、龙源等国字头企业,并不差钱。
此次,要让分散式风电市场理顺,细则和模式非常重要:
首先是政策细则。
有业内人士指出,分布式光伏之所以迅速推广,一个重要原因是设备安装相对简便,而风机设备体积大,无论是征地、安装还是环评,程序仍较为复杂。因此,大力推广最好在政策制定后再逐步执行。
同时,分散式风电虽然向中东部转移,但各地的条件和经济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因此,政府还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出台细则,避免执行中出现产业链断裂的窘境。
其次是倒逼模式。
在风电乃至新能源发展过程中,盈利模式始终是被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只有形成可行的造血能力,才能让行业持续发展。对于分散式风电而言,回收时间是在盈利模式形成的过程中,最需被关注的问题。
众所周知,小型风电并网系统的回收期较长,如此长的时间中,企业要生存,补贴就不能少。而一旦随着相关优惠政策和补贴的调整变化,业绩就会出现滑坡,引发行业危机。因此,相关部门在推出采取鼓励的措施,需要考虑到如何倒逼商业模式,并让分散式风电尽快产生造血能力。
上一篇: 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全球占比超50%
下一篇: 揭秘中国深海“取火”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