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业界的共识是,中国三代核电已具备批量建设条件,预计今后一个时期每年将开工6至8台三代核电机组的建设。与此同时,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核电技术已实现出口,且具备竞争优势,在“一带一路”沿线等海外版图中充满契机。
全球首堆AP1000——三门核电1号机组终迎来投产曙光。来自权威媒体报道消息称,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刘华近日向浙江三门核电有限公司颁发了《三门核电厂1号机组首次装料批准书》。这也拉开了中国三代核电机组进入装料阶段的序幕,标志着我国向核电强国迈出实质步伐。
历经30余年的发展,我国建成并投入运营核电站接近36座,是名副其实的核电大国。截至2017年底,已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装机容量超过3571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装机容量为接近2300万千瓦。机组运行安全稳定,总体运行业绩指标优良。截至目前,我国是掌握三代核电技术最多的国家,也是三代核电技术发展最快的国家。基于三代核电发展优势基本形成,我国亦将在“十三五”后期进入批量化建设阶段。
核电行业作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选择,将在我国低碳能源体系中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相较于水电、光伏和风电等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的清洁能源,且核电机组大部分以基荷模式运行,不参与电网调峰,发电量近乎全额上网,能够更好承担节能减排任务。考虑到核电可以作为电网发电基荷承担电力负荷增长和替代部分煤电的任务,《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和在建装机将达8800万千瓦。
从目前国内情况看,按照2020年将实现5800万千瓦投运、3000万千瓦在建的目标,未来几年我国每年将新增建设6台至8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但2016年至今,国家层面未放行任何一台新核电机组的审批。业内普遍认为,三门1号的延期影响了后续AP1000新机组的审批进度,是核电审批停滞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家能源局年初发布的《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在充分论证评估的基础上,开工建设一批沿海地区先进三代压水堆核电项目”。
未来30年是中国核电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也是建设核电强国的关键阶段。而三门核电机组能否顺利投产,关系着中国核电审批是否能很快放开。如实现商运,正在排队等待的AP1000机组以及在AP1000基础上国产化的CAP1400机组将有望获准开工。从技术安全性角度而言,我国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与CAP1400安全水平达到国际公认的最高核安全标准。随着国内和国际巨大市场的释放,我国核电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并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专家认为,未来核电发展要统筹利用国内外市场,带动全产业链“走出去”,从而促进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一旦全面开工建设运行,不仅能够更快地实现国内核电机组从“二代进口”向“三代自主”跨越,还能更好地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加快对外出口。其中,“华龙一号”将作为我国三代核电技术的代表出口国外。据测算,一台“华龙一号”能带动整个产业链千亿产值,未来“华龙一号”的国际市场规模高达3万亿元。
国内机构预测,新一轮的核电项目审批建设高峰即将到来,相关领域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未来如果继续保持相同的核准速度,从2019年开始,在建核电机组数量将出现向上拐点。国内在建AP1000机组,除三门核电1号机组外,还有三门核电2号机组以及山东海阳核电1、2机组。以三代机组平均造价1.6万元/千瓦预估,仅沿海核电市场总量近5000亿元。
上一篇: Contura与Alpha宣布合并建美国最大冶金煤生产商
下一篇: 杰瑞解决方案助力俄罗斯油气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