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5日,是安徽淮北矿区开发建设60年周年。
60年来,在血与泪、冰与火的淬炼中,几代淮北矿业人前赴后继、接续奋斗,在艰难曲折中探索,在市场大潮中搏击,在变革求新中超越,谱写了一曲曲气势恢宏的华彩乐章。
淬炼艰苦奋斗的精神
“明月当灯风擦汗,雪煮米渣当美餐。”翻开淮北矿业发展的历史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部百折不挠、自强不息,从奋斗到再奋斗的创业史。1958年5月5日,随着淮北煤矿筹备处正式启印办公,从全国四面八方云集而来的近2万名建设者们,告别亲人故土,一卷行李一口锅,天当被子地当床,满怀豪情树起了猎猎作响的创业战旗,义无反顾踏上了异常艰辛的奋斗历程,拉开了淮北矿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序幕。
在那个物质贫乏、机械化落后的岁月里,第一批建设者们硬是靠手拉肩扛,把设备和材料运进施工现场。伴随排山倒海的号角声,斗流沙、抗洪水、战天灾,大开发、大会战、大建设,在曾经荒凉的淮北平原上一座座高耸的井架拔地而起,焕发出勃勃生机。淮北矿业的原煤产量由200万吨、500万吨、1000万吨跃升到3000万吨、4000万吨,昔日的盐碱地成为了乌金滚滚的“北大仓”、国家工业供给的“动力源”。60年来,淮北矿业共生产煤炭9.2亿吨,上缴利税500多亿元,跃升为国家十大能源基地之一。奋斗成就辉煌,奋斗铸就梦想。进入新世纪,淮北矿业人从没有停止奋斗的步伐,他们抢抓机遇、敢为人先,依托独特的煤种和资源优势,确立了“依托煤炭、延伸煤炭、超越煤炭”的战略方针,大力实施“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先后建成临涣煤化工业园、定远盐化工业园;电力、物流产业稳健发展;金融、现代服务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成为转型升级的新引擎……经过几代人不懈的艰苦奋斗,如今的淮北矿业已形成了煤炭、电力、化工、金融、现代服务、现代物流六大产业板块竞相发展的新格局,煤炭主业转“精”、产品结构转“高”、产业结构转“轻”,实现了从井下到地面、从煤炭到化工、从“黑色”到“多彩”的历史性跨越。
历经60年的淬炼,淮北矿业脱胎换骨、凤凰涅槃,迈进了更有颜值、更有质感、更有魅力、更有底蕴、更有温度、更有方向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淬炼锐意创新的品格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60年与时俱进,淬炼了淮北矿业人锐意进取的品格,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们始终保持必胜的信念,披荆斩棘,愈挫弥坚,从一个胜利走向了另一个胜利。
1995年,煤炭价格完全放开,企业被推向市场。淮北矿业迅速转变经营思想,从以单纯追求速度转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上来,企业迈向集约经营发展之路。1997年,淮北矿业根据急转变化的煤炭市场形势,果断作出了全面加强营销工作开拓煤炭市场的决定,企业苦练“内功”,做到生产上“精耕细作”,经营上“精打细算”,管理上“精雕细刻”,技术上“精益求精”。
1998年,原淮北矿务局整体改制为国有独资的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标志着淮北矿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周期性的波动,从2014年开始,煤炭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煤炭企业所谓的“黄金十年”一去不回,企业发展难以为继,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淮北矿业党委向全矿区吹响了“打赢生存保卫战”的集结号,确立了“稳中精进、转型升级、聚焦双效、实干兴企”工作总基调,作出了“把淮北矿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的战略部署,为企业发展精准“导航”。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只要淮北矿业党委振臂一呼,矿区广大职工就积极响应,形成了攻坚克难的前进力量。矿区上下紧密团结,沉着应对,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积极接受风险挑战,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把寒冬转变为“冬训”。特别是2014年以来,淮北矿业改革创新再发力,负面清单管理、机关大部制、内部市场化、“一矿两井”等改革成效显著,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一站式”服务等改革纵深推进;相王健康、华塑股份分别被列为安徽省员工持股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试点企业。以机械化开采代替人工作业为标志,淮北矿业告别了“一把手镐一棚窑”的时代,走上了用人少、效率高、安全好的发展道路,复杂地质条件下安全保障技术和煤炭高效开采技术走在同行业前列。
淬炼忠诚奉献的队伍
职工群众是淮北矿业历史的创造者。
60年来,历代建设者扎根煤海、无怨无悔,在一片荒滩野岭上建成了大型能源基地,托起了一座现代化文明新城,书写了一部光荣厚重的创业史诗。在淮北矿区开发建设60年的辉煌历程中,先后涌现出了100余名省部级及以上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
1958参加工作的马典周,带领杨庄矿炮采队伍连续10年“上纲要(年产35万吨)”,连续4年超“双纲”(年产40万吨),先后8次荣获“全国煤炭工业特别能战斗队伍”称号,成为上世纪70年代全国采煤战线一面鲜艳的红旗。1948年出生的吴洪初,退休前任朔里矿综采区党支部书记。1993年,淮北矿区建设首支“百万吨综采队”的重担交到他的手中,吴洪初身先士卒,在井下一干就是20多个小时,连续多天吃住在单位,成功解决了综采工作面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当年综采区生产原煤125万吨,填补了安徽省无“百万吨综采队”的空白,刷新了全国同类机型在“三软”中厚煤层的最好产量纪录。
“当工人就要当一名好工人!”是党的十七大代表、“煤机大王”方国胜的座右铭。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方国胜培训工作室”于2009年在朱庄矿建成,通过行之有效的“传、帮、带”,方国胜培育出了更多、更好的技术新秀,使劳模和工匠精神在百里矿区得以薪火相传。师从方国胜的徒弟王忠才,在师父的感召下,参加工作20多年来,几乎没有休过节假日,义务加班580多个,为矿井和兄弟单位排除采煤机重大疑难故障百余个,先后完成了20多项技术革新改造,他和工友们的“土发明、土创造”累计为企业创造效益达2000多万元。2017年,王忠才光荣地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为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技艺精湛,适应“质量时代”建设要求的技能人才队伍,2017年,淮北矿业下发了《关于加强新时期工人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同时配套出台《淮北矿业2017—2020年工匠建设行动计划》《淮北矿业技师、高级技师考聘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度,从体制机制上改革创新,充分激发了人才队伍活力。重温60年创业历程,淮北矿业的每一步发展变化,都留下了建设者们的高超智慧和坚实足迹。
正如淮北矿业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明胜在淮北矿区开发建设6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的:“历代建设者是最可爱的人,历史将永远记住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