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贵州发耳煤矿智能机械化项目——综采工作面智能化系统、矿井辅助系统7个子系统信息化建设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标志着贵州省建成了西南地区首家同时实现综采工作面智能化、生产辅助系统信息化的智能化矿井,在全省煤矿智能机械化建设上率先走出了一条新路,在贵州煤炭行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发耳煤业矿井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0万吨/年。2017年以来,发耳煤业坚持走“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发展道路,先后投入3600余万元,建立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在生产辅助系统建设7个信息化子系统,实现了煤矿传统产业与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另外,通过设备升级更新换代,淘汰了落后生产工序,优化了生产环节,把员工从苦脏累险的环境里彻底解放出来,大大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发耳煤业31004智能化综采工作面,采用基于可视化的远程干预型智能化无人综采技术路线,以网络通信为基础,以采煤机记忆截割、液压支架自动跟机、远程集中控制、可视化远程监控为手段,以自动化控制系统为核心,实现了智能化作业、地面遥控采煤的目标。在成功实现智能化开采的同时,发耳煤矿完善了矿井工业以太环网、构建了矿井综合自动化平台,完成了通风、压风、排水、运输、供配电、工业视频监控等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实现了通风机、压风机、井下水泵、带式输送机、变电所的远程监控,实现了安全生产各环节的资源共享,实现了管理决策与生产过程的有机融合。在贵州省独特的煤层赋存和煤与瓦斯突出条件下,该项目为贵州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填补了贵州煤矿智能化领域的空白。数据显示,31004智能化工作面运行两个多月来,升级改造减员增效成效显现:日产量增加900吨,效率提高了47%;煤矿每年减少用人89人,每年节约人工成本820万元,既实现了增效的预期目标,又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
贵州省通过出台文件、政府引导和实施补奖措施等政策,采取智能化、机械化“两条腿”走路,培育生产先进动能,打造新型现代化煤矿。目前,全省44处煤矿已启动综合机械化改造,其中20处矿井已完成改造;100处煤矿启动辅助生产系统智能化升级,其中28处煤矿已完成;8处煤矿开展智能化采掘工作面试验,其中发耳煤矿智能化采面已顺利通过验收。预计到今年底,全省还将有3处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投入运行,全省正常生产煤矿采煤机械化率将达到70%,50%的正常生产煤矿将实施辅助系统智能化升级。
2018(第十四届)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论坛详情请点击
上一篇: 美国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下一篇: 一层隔膜两重天:国产锂电池尚需拨云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