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烦51.98兆瓦村级联村光伏扶贫项目110千伏送出工程建设现场。(田晓君 摄)
国家电网的“坚守”之一,就是让每个公民都能用上稳定的电。即便是在我省偏远的山村,即便是利润微薄,他们也要将电线架过去。在新技术、新能源、新管理快速发展的时代,国家电网加快实现转型升级、优质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已然加快。
贫困户有了“阳光收入”
4月25日,太原市娄烦县杜交曲镇小河沟村光伏电站和天池店乡兑集沟村光伏电站破土动工。事实上,这个容量达51.98兆瓦项目配套的110千伏送出工程,已于1个多月前的3月8日开始施工。
“我们去年年底接到任务通知,今年2月份开始就与相关的各个乡镇召开对接会,为开始作业做好准备。”6月14日,国网太原供电公司项目经理姜伟说,由于各方原因,工期推迟了近3个月,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把工期追回来,他们开工后每晚都开例会、调进度,最终提前一个月完工。
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整个项目的“产业扶贫”性质,国家电网毅然决定他们承接的这部分工程投资由自己承担。
建光伏电站是产业扶贫的重要组成。小河沟村光伏电站的建设规模为30兆瓦,为“农光互补型”,将建设100万平方米的连栋温室,顶上设置光伏板,力争6月底并网发电;兑集沟村光伏电站则为“政府与企业合作型”,利用荒山荒坡,先由企业投资建站,并网后,娄烦县回购80%的股权,其运营收益将分配给100个贫困村。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7277.2万千瓦时、年收入6185.62万元。连同土地流转费用,以及光伏电站建设施工用工等,这两个项目可带动当地7600余贫困户增加一项‘阳光收入’。”姜伟说。
对此,娄烦县委书记薛东晓表示,这个联村光伏项目是娄烦经济社会建设的“一号工程”,标志着娄烦产业项目转型升级迈出了重要一步。
困难挡不住“风”的脚步
从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看,目前我省水能资源匮乏,清洁发展需要依靠风能和太阳能。这其中,风力发电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4月我省风力发电达1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8%。风电之于山西省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2018年谈起风电,中广核太原阳曲杨兴风电场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项目。该项目配套的220千伏送出工程由国家电网公司投资建设,自2016年10月工程开工以来,工程便始终面临着部分交叉作业、手续办理延迟、施工条件恶劣等诸多困难。
众所周知,风速的分布和地形地势有密切的关系。风能丰富的地区往往都在海拔较高的山地,杨兴风电项目也不例外。由于220千伏输出工程的现场都在山上,到了运送设备的车辆开不上去的时候就只能由工作人员人力运送。
“有一次遇到下雨天,我们一辆运送混凝土的罐车在上山途中遇到山体垮塌,车辆整个向后栽去,幸亏有一棵树正好在车的正后方挡住了车向后方滑的去路,我们赶紧把司机营救了出来。”谈起施工过程中的一次遇险,该项目的负责人——国网太原供电公司的张莉仍有些后怕。
不过,这些困难都没有阻挡住项目建设的脚步。太原供电公司现场项目部积极调整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最多投入施工人员150余人,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最终确保工程按期圆满完成。
技术和管理创新的集散地
代表中国电网技术水平的新能源电力工程建设,历来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重要集散地。这也是永远要求“精益求精”的国家电网人实实在在的感受。对于姜伟和张莉而言,与施工难度相比,对工程的标准要求所达到的高度,更是对建设者们的一次重大考验。
不过,更高的标准、更多的困难,也正是一项伟大事业开创者的垫脚石。娄烦联村光伏项目和杨兴风电场两个工程的配套送出项目“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背后,是一系列硬性标准和要求的堆砌。
有最严要求就按最严要求办,有最高标准就按最高标准实施。正如国网太原供电公司负责人所说,“中国有句俗语,叫‘萝卜快了不洗泥’,通俗地表达了速度与质量难以兼得的现实。然而,一项优质工程的诞生,往往又是质量与速度的结合体。太供人在各个工程中奉献着青春,挥洒着汗水,就是为了一次次实现这个最终目标。”
春顶风沙、夏战酷暑、秋沐冷雨、冬浴寒雪,建设队伍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工程一线,才让两个工程都取得速度和质量的“双高”。
省经信委近日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电力参与市场交易实施方案》,引导和促进全省可再生能源电力(风电和光伏发电)积极参与电力市场,逐步建立和形成可再生能源电力与其他电源、电力用户互动共生、利益共享的市场机制,实现可再生能源电力全额消纳。《方案》一出,契合了“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目标,必将进一步促进我省新能源建设与发展。
扛鼎绿色能源的电力“铁军”,又将有更多可用武之地。(王 蕾 田晓君)
上一篇: 7月9日成品油价格或上调 92号汽油每升涨0.2元
下一篇: 国际油价7月5日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