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竹2017年实现税收62.34亿元,增长10.97%;实现技工贸收入550亿元,同比增长10%。 ]
“2001年我来到紫竹的时候这里还是荒地,我们当时的目标就是花费20年时间,打造一座科技城。”紫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副总经理骆山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以民营企业为主体、集科研人才资本产业等优势以及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而设立的新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紫竹16年来一直保持经济技术指标(包括税收、产值、知识产权授权量)两位数增长。自2011年进入国家高新区行列以来,在高新区的排名不断提高。截至目前,紫竹在168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14位。
“我们整个高新区在职人员210人左右,其中30%以上是硕士,12%以上是高级职称,较高的人员结构和精简的部门设置,给我们带来了组织的活力。”骆山鹰说。
产城融合样本
紫竹发展成为目前产城融合的样本之一。
2001年9月12日,上海市、闵行区两级政府决定建立上海紫竹科学园区,提升上海开发区创新能级。园区由大学校区、研发基地和紫竹配套区三部分组成,园区规划建设由民营企业紫江集团承担,并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著名高等院校,建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科学园区发展模式。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获悉,紫竹高新区在股权结构上采纳开放式多元化股权结构和市场为主体的运营机制,集成了政府、教育、科研、资本、产业等优势。高新区注册资本25亿元,其中上海紫江(集团)有限公司股权比例为50.25%;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股权比例为20%;上海紫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比例为4.75%;上海交大产业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股权比例为2.5%;上海市闵行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股权比例为10%;上海吴泾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股权比例为10%;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股权比例为2.5%。
从股权结构不难看出,紫竹搭建由三级政府、民营企业和大学共建的全新组织架构,形成在政府主导下,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截至2018年二季度,紫竹高新区入驻企业有2094家,其中外资企业213家,内资企业1881家。
“为了给他们更好的配套,我们建设了紫竹基础教育园区、紫竹国际教育园区,开发了紫竹半岛项目,同时我们自己投资了咖啡馆、电影院、酒店,并规划建设兰香湖、健康和产业港与科技金融港、赛艇俱乐部等。这些配套就是为了留住企业、留住人才,让这里形成一个生态圈。”骆山鹰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紫竹2017年实现税收62.34亿元,增长10.97%;实现技工贸收入550亿元,同比增长10%。
目前,紫竹高新区已形成了以信息软件、数字视听、生命科学、航空电子、新能源与新材料、智能制造为支柱的产业结构。
骆山鹰介绍,紫竹高新区已经引进了中航通用电气航电、中国商飞飞机客服、中广核、电气风电等一批国家和省(市)级重大项目;吸引了英特尔、微软、可口可乐、GE、东丽、埃克森美孚、博格华纳等多家世界500强公司设立了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成为跨国公司技术和人才溢出的重要源头,推动了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在高新区的集聚。
打造创业“超级跑道”
紫竹高新区建设了包括紫竹创业孵化器、创业中心与小苗基金在内的一整套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打造1.2万平方米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制定高新区相关政策,为初创企业和团队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创新创业综合服务。
“除了集聚众多大企业入驻外,紫竹高新区经过15年的探索,经过1.0的萌芽孵化阶段、2.0的平台孵化阶段,进入了目前的3.0的龙头企业联合孵化阶段尝试。”紫竹创业孵化器总经理丁嘉敏说。
和很多孵化器不同,紫竹高新区利用目前的企业资源,通过内部资源整合,聚焦“信息科技、人工智能、科技文创”,同时承担着闵行区军民融合孵化器的产业孵化功能,突破传统孵化器的思维束缚,强化共享办公空间、技术专家导师、研发设备理念、创业服务意识,通过线上与线下、孵化与产业、投资相结合,“众创空间+基础扶持+接力扶持+天使投资”的多步走方式,打造多维度立体化的国家级创业孵化器。
以上海汉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例,其就是高新区孵化的成功企业之一,创始人王佳梁曾在微软工作,后来选择在紫竹高新区注册创业。
随后,汉翔开发了触宝手机输入法。该输入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智能纠错问题,误按键纠错功能或者说模糊输入,即使所有字母都按错,仍能正确输入,这也成为触宝的一个最大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紫竹创业孵化器与英特尔、中航民用航空、中航615所、微软百家合、人民网、百度、东软、航天八院、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外知名产业“巨人企业”、国家研究所、知名高校达成战略合作,打造“产业+孵化”模式,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为创业团队早期技术难题引入产业尖端技术资源,两年来通过联合孵化累计获得国家、市及区创业大赛等荣誉多达50多个。
“2006年~2015年孵化团队历经十年孵化服务工作,已培养和孵化600余家小微科技型企业,培育出多家如触宝科技、爱代驾、移康智能等估值过亿,甚至超过10亿的科创企业,从2015年龙头企业联合孵化开始,也培育出凡米智能、像我科技、介方信息、境腾科技等一批科技创新企业,在行业内初露锋芒。2018年,孵化器在孵企业数量已达到近百家,90%是拥有自主研发能力、创新驱动型科创企业,已经集聚了一大批高素质创业人员。”丁嘉敏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紫竹创业孵化器为通过项目评审的优质创业项目提供10万至100万的免息创业启动贷款。(记者 罗涛)
上一篇: 欧美俄的“天然气战”
下一篇: 两部门联合发文进一步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