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25年,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带领学生,寻访了希腊158个城邦的政治法律制度。后来,他根据寻访调查的结果,写成传世之作《政治学》(Politics)。
在希腊文明的巅峰时期,一个城邦覆盖相当大的区域和相当多的人口。但到亚里士多德所处的时代,城邦已然没落,无论是面积还是人口,都大为缩小。
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这样总结已经“缩水”的城邦:城邦的形成,起源于生活的需要,而城邦持续的存在则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在他看来,城市之所以存在,与面积大小无关,而与核心内涵有关。
这种理念也是2000多年之后,中国特色小镇建设的初衷之一。2016年7月,住建部、财政部、发改委共同发布的文件,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1000 个左右的特色小镇,并强调“要偏重产业、极具特色”,符合“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等要求,实现“无特色、不小镇”的基本要求。正所谓“无特色,不小镇”。
但作为能源生产和能源革命的探索和实践,新能源小镇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它们甚至关系到我国能否如期在2035建成美丽中国 ,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改善。因此,我们除了要重视特色小镇的新能源产业,还必须从政策环境、商业模式和社会环境等方面高度重视,打造三个 不可或缺的“闭环”。
为什么需要闭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基本实现。2035年战略目标的实现,特别是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基本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能否顺利实现。
开展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需要在能源领域的体制机制、技术、结构、安全观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变革,以清洁能源为代表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得到充分发展,甚至在满足基本实现现代过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发展新能源小镇,正是新时代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大胆探索和实践,特别对于长期依赖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的大国能源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和发展新能源小镇,有着其内在发展规律和特点。既不能操之过急、一蹴而就;也不能不徐不疾,贻误时机。
建设和发展新能源小镇,应着眼于探索形成顺应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体制机制、前沿技术、认识观念等,建设若干区域性的新能源中心或者清洁能源中心,并不断拓展和延伸,让更多的制造企业、更多普通家庭用上绿色、清洁电力,从能源供给侧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在全社会范围形成。
建设和发展新能源小镇,要在设计之初要围绕形成若干新能源中心进行合理布局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市场以及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探索形成一系列推动新能源小镇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政策、制度、法律法规以及体制机制,推动形成诸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做好世界范围内新一轮能源革命的战略布局和竞争制高点。
基于发展新能源小镇的可持续性而言,政策环境、商业模式、社会环境等“闭环”需要构建和不断完善。
所谓“闭环”,学名反馈控制系统,是自动控制领域的专业名词。它的原义是:当系统输出量的测量值与所期望的给定值比较时,会产生一个偏差信号。控制者要不断调节偏差信号,最终才能使输出值接近期望值。换句话说,就是通过不断的调试和修整,让测试中每个环节形成最优状态,最终实现期望的目标。
当下,闭环这个词经常被其他领域所引用,但它们的内涵和最终目的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即在运营一个商业项目,实现其商业和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必要的步骤都应当是环环相扣、互相促进,最终形成基于市场的、符合商业逻辑的、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政策制度:打造有弹性的“闭环”
新能源作为人类更高阶段发展的能源来源,它的发展不仅具有一定的颠覆性质,更具有政策制度供给条件下而产生的“产品供给”。
以光伏发展为例,上世纪90年代,光伏装机仅为几百千瓦的试点状态,到2017年,全国新增装机53吉瓦,毫无疑问地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市场。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与国家开放性和支持性政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比较典型的是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补贴政策,从而使得绿色电力与化石能源电力能够具备竞争力。否则,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根本无法直接竞争。随着新能源产品的日趋成熟、技术的不断进步、规模经济效益日益显现,新能源产品的价格与传统化石能源价格持平,并越来越凸显新能源的优越性,比如低碳、清洁等。
同样,建设和发展新能源小镇以及不断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提供的必要的发展政策刺激、政策引导和政策优化,并形成一系列配套性的制度环境,且具有长期稳定性,降低相关企业和用户的政策不确定性风险。
新能源小镇的发展,是一项前期投资大,后期回报周期长、具有生态环境以及气候友好型的产业,甚至具有代际收益的事业,它需要支撑发展所必需的长期、稳定、具有闭环特征的政策环境。
所谓政策环境的“闭环”,就是支持新能源小镇发展的政策要具备“一体化”和“稳定可持续”。
其中“一体化”,就是要对实施发展新能源小镇相关的所有政策进行整体设计,把财政、税收、用地、人才、融资等所有政策打通,同时要对不利于发展新能源小镇的政策进行修订或者调整,使新旧政策相互协调。
而“稳定可持续”,主要针对新能源小镇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政策敏感性,政策的调整有可能对小镇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所有相关政策的出台要进行严密论证和压力测试,最大且充分的让利益相关群体参与,听取意见,以最大降低政策调整带来的不利影响。特别是要根据技术发展水平、企业承受能力等多个角度出发,设置引领性政策和惩罚性政策,既要防止“鞭打快牛”出现,又要避免保护落后生产力。
发展新能源小镇的政策、制度应具备弹性特征,即根据新能源小镇的不同发展阶段和新能源技术迭代水平,要与时俱进的进行调整,甚至在新能源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即新能源成为普遍的、廉价的、稳定的、主流的能源供给来源,刺激性的新能源发展政策甚至可以退出历史舞台。
虽然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具备弹性,但也要实施一定的顶层管制。根据粗略统计,以新能源命名的特色小镇在2015年首次出现,2016年和2017年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大干快上,不仅是新能源小镇当前的现状,也是较早时期特色小镇发展中一种不好的现象,有着不少教训,需要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因此,要采取宏观调控,避免出现大面积的新能源小镇发展失败,产生巨大损失。正如今年5月举行的2018特色小镇高峰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周南所指出的:“在特色小镇的发展过程当中,成功的道路有一千条,失败的原因都是源于一个字——急”。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给未来留下一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能够发展重要作用,经得起历史经验的特色小镇”。
商业模式:探索有韧性的“闭环”
要让一个新能源小镇实现可持续发展,闭环的商业模式不可或缺。这种模式可以让新能源小镇呈现出一种类似“滚雪球”的良性循环:对于消费者,他们会因为获得实惠或者独一无二的体验、而愿意前来消费;同时,消费群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迭代不断裂变;对于运营者,他们会因为“有利可图”的闭环不断缩短投资的回收时间,并牢牢锁住老客户,不断迎来新客户。但无论在什么领域,闭环的商业模式均有一个前提,就是依靠内生性的市场力量完成,不是靠想象、不是靠故事、更不是全靠补贴。
新能源小镇要探索出良性循环的路径,除了具备良好的商业模式,解决造血能力的问题;还要解决两个问题:人才和资金。聚齐人才和资金,则要采用与不完全和以往相同的方式。
首先看资金。国家开发银行旗下的国开金融曾对国内特色小镇的融资情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特色小镇建设因涉及拆迁安置、基础设施等土地开发,以及工厂建设、配套完善等产业投入,因此需要大量资金。据推算,特色小镇的投资基本上以几十亿起步,部分会超过百亿。当下,尽管可再生能源设备价格降低,但如果加上制造、发电、服务和其他配套建设,新能源小镇的总成本仍然较高。以秀洲为例,其预计总投资将达到170亿元,2015-2017年前三年投资计划即为56亿元。
如此大的投资,如果仅由政府或一家企业承担,不仅风险较大、持续性也会较差。相对可行的方式,是分阶段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式:在项目初始阶段,政府仍然要尽力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政府可以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参与,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多种组合的方式共同投资。但在这一阶段,运营者需要尽快寻找到其他的投资来源,以保证在3-5年后,小镇的后续建设仍然有多元化的资本支持。
目前看,可行的投资来源之一,是支持绿色发展的企业基金,比如苹果公司。不久前,苹果与几家供应商共同宣布,将在2018-2021年之间,共同向中国清洁能源基金投资近3亿美元。当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减排作为社会责任,类似的基金在未来几年或也较为常见,并可以成为小镇资金支持的来源之一。
其次看人才。要想有闭环就要吸引人才,而有人才的前提,则是能吸引到足够的人。在这个问题上,小镇和互联网有类似之处——后者取胜的关键,是实现足够的流量,这样模式才有成立的可能。而对于前者,只有足够多的人流,产业才能有所发展,小镇才有希望“盘活”。
新能源小镇要想吸引人,需要借助两点:一是选址、二是产品。选址,即小镇必须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特别是临近市场,交通便利。因为只有实现通达,才能解决工业型小镇发展最重要的两个问题:一是劳动力能否及时补足;二是外部市场是否容易到达。除了区位,还要让能源在小镇里成为产品。和消费品不同,能源并非可以落地的终端产品。而能吸引人们注意的,却往往是终端产品,而不是产生这个产品使用了哪些绿色能源,而这也是新能源小镇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社会环境:形成有包容性的“闭环”
前两个“闭环”解决的是能源供给侧问题,但真正在全社会范围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原动力在于绿色能源需求侧的转变。为此,建设和发展新能源小镇,根子是要在全社会推动形成一个绿色的、主要依赖新能源的包容性的“闭环”。
这个“闭环”的建立,除了在社会的认识和理念上发生重大转变外,还要在政策引导方面努力,但最重要的是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从而推动形成社会使用新能源的包容性的“闭环”。
构建闭环,一是要在社会认识和理念上有所转变。
自1992年联合国里约大会以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减少传统化石能源消耗、更多的依靠可再生能源进行生产和生活已成为全球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投资进入到了可再生能源发展领域。而支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应用已成为全球发展的亮点,而我国则成为电动汽车的研发和使用的主要国家。同时,越来越多的民众主动选择新能源汽车。良好的社会环境正在重塑和形成全球能源发展新格局。
运行闭环,形成社会发展转型绿色动力,政策引导十分重要。
如果没有相关的政策驱动,即使用传统化石能源与新能源缺乏实质性的区别或者差异,无论大量用能的制造业者,还是普通民众,他们缺乏做出主动改变的内生动力。而单纯依靠觉悟和意识提高,改变的力度和影响面都相对较小,难以形成较大的转变。政府部门必须在使用绿色动能方面的便利性、获利性等方面进行政策性引导,让消费者有获得感。从而为全社会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提供强大的制度性保障。
做好闭环,推动形成新能源发展业态与新能源消费群体的“利益共同体”极为关键。
未来,我国若取得国际竞争比较优势,能源成本十分重要。美国页岩气革命之后,不仅在能源独立问题上取得重大进展,能源价格进一步降低,从而提升了美国国际竞争力。我国的新能源发展,必须要提供廉价、充足、稳定和可靠的供给方面下功夫,特别是廉价,对于能源消费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让能源供给者与能源需求者的利益一致起来极为关键,这将成为推动新能源小镇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因此,必须围绕社会包容性“闭环”进行全方位的调整,让新能源供给侧、新能源需求侧能够有效链接起来。(文/李勇)
上一篇: 哈天然气价格上涨
下一篇: 从点滴做起 打造最强金华开发区基层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