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而基于蜀道基础上的藏区光伏扶贫,更难。
8月25日,从世界海拔最高民用机场——四川稻城亚丁机场驱车5个多小时、翻过数座大山后,到达了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正斗乡正斗坝子。
在这里,有着国家电投投资建设、运营的正斗光伏电站和新那伽光伏电站。其中,正斗光伏电站装机规模50MWp,属于商业电站,于2017年6月27日投产发电;新那伽光伏电站为异地建设扶贫电站,对口扶贫甘孜州石渠、色达、新龙三县,总装机容量80MWp,2018年6月29日成功并网发电。这是国家电投迄今为止海拔最高的山地光伏电站。
据国家电投四川公司甘孜分公司总经理王付文介绍,这是截至目前四川省规模最大的光伏扶贫电站,也是四川藏区帮扶贫困人口最多的光伏扶贫电站。国家电投四川公司是目前四川省最大的光伏扶贫企业。
“四川藏区水、风、光等资源储备非常丰富,很多地方开发条件极其优越,可开发空间大。”国家电投四川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石四存说,目前国家电投四川公司正积极谋划,努力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在甘孜南部采取“超高海拔、多能互补”模式对水、风、光资源进行综合性集中开发,进一步利用好藏区资源,构建产业化优势,使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造福更多的藏区困难群众。
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效果好
四川藏区地处川、藏、青、甘、滇五省(区)结合部,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凉山州),自古就是“汉藏走廊”。它是中国的第二大藏区,也是康巴文化核心区。
靠山吃山。此前,四川藏区的收入主要靠养牛羊、摘松茸、种土豆等,收入并不稳定,生活贫穷,人均年收入只有1000~2000元,年份好的时候也就只有3000~4000元。
但是,与此相反的是,四川藏区有着非常丰富的水、风、光等资源。
在地方政府的介绍下,国家电投四川公司发现了正斗坝子这一“宝地”。虽然这一地区偏远,但是这个地方的年总辐射量超过6000兆焦/平方米以上,年平均利用小时数可达1600小时以上。
于是,国家电投四川公司在这里建设了“集中开发、收益共享”的集中式扶贫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80MW。该电站总工期为6个月,总投资约为6.7亿元,于2018年6月29日成功并网发电。
可以说,这个项目是国家电投的产业优势和藏区的资源优势互相结合的典范。
四川藏区人民的收入情况也由此得到了明显转变。项目所在地的勒斗村支部书记格绒介绍说,有了这个光伏扶贫项目,村里专门成立了劳务服务公司,给项目提供劳务服务。
据统计,勒斗村和普龙村共有162户、900多人。在光伏扶贫电站打过工的有800多人,平均每户都有人去光伏扶贫电站务工。格绒说,通过这个项目,整村收入增加了200万元左右,平均每户收入7000-8000元/年,精准扶贫25-27户。
在正斗乡副乡长泽珠看来,“光伏产业是正斗乡重点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自从国家电投来了,对老百姓的增收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以后打赢扶贫攻坚战起了重要作用。他们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收入可观,安全方面也有了保障”。
不仅如此,新那伽光伏电站项目为异地建设扶贫电站,扶贫对象为甘孜州石渠县、色达县、新龙县。据王付文介绍,该电站将解决三个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3539户、9213人的精准扶贫问题,按照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每年从项目发电收益中提取扶贫资金921.2万元,持续20年共计提供扶贫资金18424万元,使藏区群众共同分享到光伏发电的红利。
据了解,今年下半年,随着该批光伏扶贫电站的建成投运,四川公司在甘孜、阿坝藏区精准扶贫人口总计达到11649人。
集中式光伏扶贫难题不小
在四川,真正做光伏扶贫的企业并不多。而在甘孜投资建设光伏的企业更少。据了解,在四川省入围的光伏开发企业只有20多家,而在甘孜的也只有6家。国家电投四川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里的光伏投资大、收益低、建设条件极其艰难。
回顾高原上开展光伏扶贫项目建设的过程,国家电投基层建设者们还历历在目:施工点昼夜温差大、空气稀薄、路途遥远、路况较差、供水困难……
这里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施工人员的高原反应强烈,导致人员流动大,一次招来的工人能留住一半就不错了。这使得国家电投四川公司只能一边施工,一边找工人。
对于光伏发电,四川省100%消纳,没有弃光问题。但是外输通道是个问题。于是,国家电投四川公司自筹资金投资建设了220千伏等级升压站及26公里的电力外送通道,总投资超过1亿元。为了使更多的困难群众尽快享受到光伏扶贫的收益,国家电投还积极帮助同行企业,将自有的送出通道提供给他们,确保了同行企业的电源及时上网,及时产生效益,保障了扶贫对象按时获得收益。
项目建设所需的水泥等建材要从邻近的云南省香格里拉市购买、运输。但是项目所在地的运输条件差,于是国家电投四川公司特意投资修建了一条8公里的道路,与省道相连。
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于是,建设单位联合现场参建单位和时间赛跑,项目部倒排工期,抓住关键节点,全面梳理各环节制约因素,逐项分析研究,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人,明晰责任、严格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