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而基于蜀道基础上的藏区光伏扶贫,更难。
8月25日,从世界海拔最高民用机场——四川稻城亚丁机场驱车5个多小时、翻过数座大山后,到达了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正斗乡正斗坝子。
在这里,有着国家电投投资建设、运营的正斗光伏电站和新那伽光伏电站。其中,正斗光伏电站装机规模50MWp,属于商业电站,于2017年6月27日投产发电;新那伽光伏电站为异地建设扶贫电站,对口扶贫甘孜州石渠、色达、新龙三县,总装机容量80MWp,2018年6月29日成功并网发电。这是国家电投迄今为止海拔最高的山地光伏电站。
据国家电投四川公司甘孜分公司总经理王付文介绍,这是截至目前四川省规模最大的光伏扶贫电站,也是四川藏区帮扶贫困人口最多的光伏扶贫电站。国家电投四川公司是目前四川省最大的光伏扶贫企业。
“四川藏区水、风、光等资源储备非常丰富,很多地方开发条件极其优越,可开发空间大。”国家电投四川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石四存说,目前国家电投四川公司正积极谋划,努力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在甘孜南部采取“超高海拔、多能互补”模式对水、风、光资源进行综合性集中开发,进一步利用好藏区资源,构建产业化优势,使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造福更多的藏区困难群众。
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效果好
四川藏区地处川、藏、青、甘、滇五省(区)结合部,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凉山州),自古就是“汉藏走廊”。它是中国的第二大藏区,也是康巴文化核心区。
靠山吃山。此前,四川藏区的收入主要靠养牛羊、摘松茸、种土豆等,收入并不稳定,生活贫穷,人均年收入只有1000~2000元,年份好的时候也就只有3000~4000元。
但是,与此相反的是,四川藏区有着非常丰富的水、风、光等资源。
在地方政府的介绍下,国家电投四川公司发现了正斗坝子这一“宝地”。虽然这一地区偏远,但是这个地方的年总辐射量超过6000兆焦/平方米以上,年平均利用小时数可达1600小时以上。
于是,国家电投四川公司在这里建设了“集中开发、收益共享”的集中式扶贫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80MW。该电站总工期为6个月,总投资约为6.7亿元,于2018年6月29日成功并网发电。
可以说,这个项目是国家电投的产业优势和藏区的资源优势互相结合的典范。
四川藏区人民的收入情况也由此得到了明显转变。项目所在地的勒斗村支部书记格绒介绍说,有了这个光伏扶贫项目,村里专门成立了劳务服务公司,给项目提供劳务服务。
据统计,勒斗村和普龙村共有162户、900多人。在光伏扶贫电站打过工的有800多人,平均每户都有人去光伏扶贫电站务工。格绒说,通过这个项目,整村收入增加了200万元左右,平均每户收入7000-8000元/年,精准扶贫25-27户。
在正斗乡副乡长泽珠看来,“光伏产业是正斗乡重点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自从国家电投来了,对老百姓的增收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以后打赢扶贫攻坚战起了重要作用。他们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收入可观,安全方面也有了保障”。
不仅如此,新那伽光伏电站项目为异地建设扶贫电站,扶贫对象为甘孜州石渠县、色达县、新龙县。据王付文介绍,该电站将解决三个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3539户、9213人的精准扶贫问题,按照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每年从项目发电收益中提取扶贫资金921.2万元,持续20年共计提供扶贫资金18424万元,使藏区群众共同分享到光伏发电的红利。
据了解,今年下半年,随着该批光伏扶贫电站的建成投运,四川公司在甘孜、阿坝藏区精准扶贫人口总计达到11649人。
集中式光伏扶贫难题不小
在四川,真正做光伏扶贫的企业并不多。而在甘孜投资建设光伏的企业更少。据了解,在四川省入围的光伏开发企业只有20多家,而在甘孜的也只有6家。国家电投四川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里的光伏投资大、收益低、建设条件极其艰难。
回顾高原上开展光伏扶贫项目建设的过程,国家电投基层建设者们还历历在目:施工点昼夜温差大、空气稀薄、路途遥远、路况较差、供水困难……
这里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施工人员的高原反应强烈,导致人员流动大,一次招来的工人能留住一半就不错了。这使得国家电投四川公司只能一边施工,一边找工人。
对于光伏发电,四川省100%消纳,没有弃光问题。但是外输通道是个问题。于是,国家电投四川公司自筹资金投资建设了220千伏等级升压站及26公里的电力外送通道,总投资超过1亿元。为了使更多的困难群众尽快享受到光伏扶贫的收益,国家电投还积极帮助同行企业,将自有的送出通道提供给他们,确保了同行企业的电源及时上网,及时产生效益,保障了扶贫对象按时获得收益。
项目建设所需的水泥等建材要从邻近的云南省香格里拉市购买、运输。但是项目所在地的运输条件差,于是国家电投四川公司特意投资修建了一条8公里的道路,与省道相连。
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于是,建设单位联合现场参建单位和时间赛跑,项目部倒排工期,抓住关键节点,全面梳理各环节制约因素,逐项分析研究,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人,明晰责任、严格考核。
2018年6月28—29日,石渠县30MWp、色达县30MWp、新龙县20MWp光伏扶贫电站相继并网成功发电,一举实现“三连投”!该项目创造了四川公司建设最快纪录。
由此,国家电投四川公司的光伏扶贫项目规模跃居全川第一。
但问题接踵而至。就在国家颁布光伏“531新政”后,四川省暂停了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的审批及建设。
但是,据王付文介绍:“根据测算,甘孜地区等四川藏区并不适合建设村级扶贫电站,太分散了,单体规模太小,后期的运维很困难。”
因为地广人稀,贫困人口比重较大,分布较广、较散是四川藏区各县的普遍情况,而光伏电站建设选址则需要重点考量太阳能资源富集程度以及配套的交通、电源送出通道等客观条件,常规的分散式光伏发电系统在高原藏区弊端明显。更重要的是,集中开发更能够统一规划、科学管理,发挥规模效益。
此外,四川藏区的光伏扶贫事业任重道远。2018年5月,国家深度贫困县名单正式公布,四川省有45个县位列其中。其中,甘孜州有17个县、阿坝州有13个县。
于是,国家电投四川公司计划在当地建设多能互补项目,进一步利用好藏区资源。目前正在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