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近10年时间里,甘肃酒泉市的新能源产业走过了一条“过山车”般的发展轨迹。
从2009年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此开工建设,到风电、光电以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再到因弃风、弃光问题,被国家能源局列为风电投资红色预警区域,酒泉的经历几乎就是我国西北地区新能源发展的缩影。
快有快的好,带动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也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不断探路。记者从酒泉市能源局了解到,随着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壮大,风电、光伏建设成本大幅降低,风电单位千瓦投资成本由2008年的1万元左右降至目前的0.65万元以内,光伏电站单位千瓦建设成本也由2010年的2万元左右降至目前的0.6万元左右。
但是,快也造成了“消化不良”。“在酒泉新能源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用电需求增长放缓、调峰能力有限、外送通道不畅等原因,出现了弃风、弃光问题。”酒泉市市长张安疆说,为此,酒泉市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和工作重心,通过加快建设外送通道,积极争取扩大外送规模,大力培育发展本地用电负荷,着力推动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
几年来,酒泉区域内已建成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一、二通道两条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电力外送能力达900万千瓦以上。自2017年6月底酒湖特高压直流工程建成投运以来,目前已累计外送电量约17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电量占比超过40%。
外送通道的建设为酒泉新能源电力铺就了一条通达外省的“高速路”,让市场化交易成为消纳新能源电力的“生力军”。在中节能太阳能西北区公司敦煌电站,运维主任张志伟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他们建设的敦煌一期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于2015年1月25日投产运营,截至今年7月底累计上网电量达2.163亿千瓦时,其中基准电量占30%,参加大用户外送交易及现货交易上网的电量占比约为70%。
“通过参加大用户直购,外送交易及现货交易,外加酒湖直流投运,弃光限电率明显降低。”张志伟说,2016年,企业限电率达到30.8%,而2018年前7个月限电率仅为10.3%,限电情况较往年得到缓解,企业效益逐步好转。
在扩大外送规模的同时,酒泉市也积极培育就近消纳的市场。瓜州县风电装机达645万千瓦,是“全国风电装机第一县”。瓜州县县长王晋婷介绍说,与优化外送条件同步,瓜州县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增量配售电改革、三新硅业等高载能企业大用户直购、城乡清洁能源供暖改造等新能源就地消纳模式改革,培育壮大了年耗能20亿千瓦时的三新硅业等消纳主体,建起了甘肃省首个100万平方米清洁能源供暖示范项目。同时,瓜州县正在引进大数据、云计算、煤化工、储能、制氢等新型产业和消纳项目,为新能源就地消纳做出积极尝试。
在经历了快速增长期、消纳阵痛期后,如今酒泉的新能源产业由快变稳,开始进入提质增效的发展阶段。在统筹推进外送与就地消纳的同时,注重新技术的应用。2016年,国家公布的首批20个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中,有8个项目共55万千瓦在酒泉落地,占到全国总规模的40%以上。
记者近日在敦煌首航节能100兆瓦塔式光热发电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广袤的戈壁滩上,该项目的吸热塔、主厂房框架、附属车间框架已完成,1万多面定日镜散布在吸热塔周围,工人们正在对熔盐罐体加紧施工。
“这个项目是国家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商业化塔式光热发电项目。”首航节能敦煌光热发电项目总指挥刘强介绍说,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具备并网条件,正常天气具备24小时发电能力,可以承担调峰电源职能,与当地的光伏、风电将形成互补运行格局。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酒泉市还有多项新能源新技术在规划建设。其中,中能智慧能源720兆瓦时网域大规模储能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年内有望开工建设;玉门科陆、肃州东洞滩两个微电网项目入选国家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瓜州华能5万千瓦、玉门尘悟0.4万千瓦两个风电项目入选国家风电平价上网示范项目,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今年1月至7月,全市弃风、弃光率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4.8个和12.6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新能源弃风、弃光率下降到合理水平。”张安疆表示,下一步,酒泉将创新开发利用模式,继续深入推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有序推进清洁能源重大项目建设,统筹开展跨区外送和就地消纳,协调推动电网、电源优化发展,努力实现风、光、水、火、储、输多能互补、集成优化运行,打造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产业示范基地。(记者 李琛奇 陈发明)
上一篇: 宁夏煤炭“三变”推动转型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