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镇江一储能电站发生着火事故的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储能安全这个牵动整个行业神经的问题再次摆在储能产业快速发展的前路上。储能安全该如何保证,产业发展该如何处理好安全与成本问题,近日,中国电力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
中国电力报:目前国内储能市场整体安全形势如何?
俞振华:由于我国储能行业起步较晚,是一个新兴行业,国内储能项目仍然较少,多种技术路线并存,不同技术路线对安全的要求都不一样,导致储能行业一些规范、认证、评判、标准仍处于缺失状态,因此很难对上马的储能项目进行严格的安全测评,现有的储能项目难免会参差不齐,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中国电力报:储能电站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不同技术路线和不同应用场景的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是否有区别?
俞振华:目前来看,发生储能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锂电易燃,伴随有热失控发生,但引发的事故点往往不是锂电电芯,我们看到更多的起因是由于电气事故引发。安全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不能简单归结到电芯选择或电池选择上,配套系统同样重要。
关于技术路线,不同技术路线发生安全问题的原因不一样,锂电由于使用的是有机电解液,有热失控及燃烧风险。铅酸和液流水性电解液不会燃烧,但这并不意味着铅酸电池和液流电池不会出现其它类型电气事故。去年国内的新建储能项目规模才127兆瓦,其中铅炭、锂电、液流的规模都很小,不同技术路线成熟度不同,电化学特性不同,系统要求不同,且事故的概率存在一定偶然性,没有对具体项目的全面评价,不能简单断定使用某类技术或某种电芯,项目就更容易或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储能项目最后交给业主的是一个系统,我们实际也的确发现不是电芯质量问题,而是有些与电芯配套的外围系统成为一些事故的引发点,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集装箱设计,一些特定场景的应对策略、保温材料的选用布置、消防扑灭等,这些安全措施的标准目前很多是处于缺失状态。
不同应用场景发生储能安全事故的概率也不好直接进行比较。例如拿电网侧和用户侧来说,露天摆放和室内,对储能系统的规范要求都有差异。此外电网调频用储能会有高频率、大电流充放电,比用电侧一天一次充放电的频率和小电流环境要苛刻得多,但并不能说电网侧的安全性会低于用户侧,这个还涉及到系统的整体设计要求,控制策略,使用规程等等。
中国电力报:您认为该次事故会对国内储能市场造成怎样的影响?对提高我国储能项目的安全性,您有何建议?
俞振华:短期内事故的影响还不好说,因为项目在国内属于模式创新有探索意义在内,这类项目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个人认为应该不会造成用户对储能系统安全的恐慌。但必须引起储能从业者对储能安全性的足够重视。
从理论上来说,储能项目的安全性都能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去解决,因此没必要引起恐慌。目前遇到的储能事故,主要是有些技术门槛及安全措施没有严格到位。另有一部分原因是考虑到成本限制降低了安全方面的要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可接受的技术经济性是储能产业发展需要克服的挑战。
总体来说,国内的储能安全的标准及相应规范还是比较滞后。发生的事故必须把起火的真实原因找到,针对问题去提解决方案和整改措施。标准规范滞后的一部分,需要有关部门要加紧研究和整改。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针对储能安全需要也相继开展了联盟标准规范、检测认证等方面的研究制定工作,目前正在制定储能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并拟开展相关评价工作,推动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此外也建议行业内在上马储能项目之前还是要通过充分论证或权威认证,不要掉以轻心。过去几年,国内虽说对安全关注的也比较多,但是没有说到点上,更多是关注在技术路线选择上。长期来说,需要引导高安全的新型技术进入市场,例如固态电池等,但中短期解决安全问题的思路还是需要从整个系统设计入手,针对事故的原因和事故点做分析并采取应对措施,此外,一定要守住不能危害公共设施及人身安全的底线。从全球储能产业发展状况来看,锂电由于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广泛应用,特性已被行业熟知,全球新建储能项目也基本以锂电为主,近一年国内、韩国、比利时项目都出现了起火事故,但锂电的主流厂商在欧美市场保持比较低的事故率,部分项目的安全使用时间已经超过8年,国外很多有价值经验已经转化成为规范和标准。这充分说明虽然锂电存在易燃、热失控的风险,但通过严格有效的管控、从安全角度提高准入门槛还是可以保障锂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加强安全管理即有必要,也能够让产业发展的更健康。
上一篇: 丹麦第一次将风能和太阳能放在同一个技术中立的投标中
下一篇: 531光伏新政之下 企业如何断臂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