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党代表精准扶贫示范项目”在辽宁阜新彰武县启动,标志着由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与地方政府、农业合作社共同探索的“三位一体”的扶贫新模式正式运行。彰武县地处辽宁省西北部,是省级重点贫困县,下辖的兴隆山镇土地贫瘠。目前兴隆山镇仍有贫困户245户。为了让更多的贫困户搭上脱贫列车,阜新市委、市政府,辽宁电力、彰武县长青牧业合作社通过三方合作,探索出“光伏发电—设施农业—贫困户脱贫”的精准扶贫新模式,实现扶贫资金一次投入,长久受益。
“光伏电站”建在牛棚上
走进彰武县兴隆山镇老虎村长青牧业合作社,牛棚顶上一排排整齐的黑色硅板,在阳光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泽,格外引人注目。“发电赚的钱买牛,再赠送给贫困户。”长青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旭指着牛舍上的“发电站”说。
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辽宁电力负责人与同为党的十九大代表的张旭结识,共同探讨适合阜新地区的央企扶贫方式,“碰”出了在牛棚上建光伏电站这个点子。
经协商,辽宁电力投入启动资金,政府招投标建设光伏电站并开展监管,光伏电站建在长青牧业合作社养殖圈舍、草料库等钢结构屋顶。项目建设分为两期,总投资315万元,建设面积为7500平方米。6月19日,该光伏电站并网发电,预计年发电量为60万千瓦时,年收益约45万元,使用寿命为20年,可长期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初,辽宁电力定点扶贫村15个,开展定点扶贫项目20个,帮扶贫困户1000余户;落实“国网阳光扶贫行动”,完成光伏扶贫项目接网总容量15269.56千瓦,惠及贫困户7116户。
优先并网助力脱贫攻坚
“我虽然一直在尽力帮助贫困户脱贫,但个人的力量实在太小,缺少平台、渠道。
直到来京开会,代表委员们会上谈扶贫,会下聊扶贫,才打开了新渠道,有了大平台。”张旭是彰武县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也是邻里乡亲口中有名的热心肠。望着牛棚上建起来的扶贫发电站,张旭对贫困户们在未来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
张旭在北京开完会后回到彰武县,阜新供电公司的负责人就上门与他对接。为高效服务精准扶贫项目,阜新供电公司成立专项服务工作组,及时跟进、提前介入,各专业部门现场办公,了解光伏扶贫项目建设信息,根据项目规划位置、发电装机容量,量身定制接入系统方案。还为光伏扶贫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优化并网流程,提供规划、资金、设备、建设“一条龙”服务,保障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并网。
阜新供电公司按照辽宁电力部署,深入开展“企业+政府+合作社”三方合作的扶贫方式,探索并完善“光伏发电创利—设施农业转化带动—贫困户精准脱贫不返贫”的精准扶贫新路,真正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为确保光伏扶贫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并网,阜新供电公司为该合作社新装200千伏安变压器2台,增容100千伏安变压器1台,改造低压线路600余米,敷设电缆180米。并网后,阜新供电公司明确专人负责电量电费核算,按合同约定时间进行资金支付,确保该合作社光伏扶贫收益及时到账。
“光伏电站成功并网发电,供电公司功不可没。供电员工不仅定期来检查用电设备,还提供技术指导。”望着牛棚上新建起来的扶贫光伏电站,张旭说,“如今,村里的贫困户对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
带动更多贫困户致富
光伏发电的收益如何使用?张旭介绍说:“光伏发电的收益我们一分不留,全部用来购买纯种怀孕母牛,赠给贫困户。饲养技术、防疫等工作都由合作社承担。贫困户如果依靠养牛脱贫了,就从家里拿出一头牛,无偿分配给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为了保证真脱贫,张旭与贫困户约法三章,赠送的牛确保都是纯种带孕母牛,预计3年后可繁育到4头牛。贫困户在这期间只能饲养、繁育,不允许出售。“初期建设的光伏设施每年扣除成本的发电利润大约在32.5万元。我们先期购买15头牛分别赠送给15户贫困户。未来脱贫项目还要继续扩大,那时帮助的人就更多了。”张旭说。
作为帮扶对象,长坨子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凌云德家的院子里牛舍已经搭好,饲草也已备齐。凌云德因患脑出血后遗症没有劳动能力,妻子是先天小儿麻痹症患者,儿媳照顾家里,全家上下靠儿子凌军一人在附近打零工赚钱,生活十分艰辛。
“靠养牛赚钱,能脱贫。可我们没钱买牛!全家5口人,欠小卖店的账有6000多元,老人需要医药费,儿子5岁还等着上学。”凌云德的儿媳苏军说,“咱这家庭贷款贷不到,借钱借不着,要不是有这项目,真不知道咋办。”看着新搭建的牛棚和肥壮的牛,苏军笑容满面。她自己算了一笔账:“现在市场价一头牛能卖2万多元,发给我家一头带孕的母牛,3年后可以繁育到4头,除了拿出一头牛分给其他贫困户,我还有3头母牛可以继续繁育。这日子真的有了盼头!”“党代表精准扶贫示范项目”是政府、企业、农业合作社共同拓展精准脱贫方式的有效举措,这种“光伏+养殖”的脱贫模式,一改过去“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脱贫,不仅推动了能源清洁化生产,还让更多的贫困户搭上了“脱贫列车”,还能帮助更多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