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群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维权保卫战几乎每天都在打响。但是知识产权维权案件一向存在取证困难、效率低、时间和金钱成本高等问题。
近日,记者了解到,刚刚兴起的区块链技术有望在知识产权领域发挥独特的作用。
知识产权与区块链相互碰撞时,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又会对网络信息法治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对此,记者采访了北京科技大学知识产权中心主任徐家力。
在确权上发挥大作用
确权是行业发展的源头,其简单定义就是知识产权的使用权和归属权的确定,为什么会出现知识产权确权问题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知识产权可以被复制,进而丧失掉原本应该由权利人进行管理的权利,包括占有、使用、收益以及处分权。
“然而,传统的知识产权确权并不尽如人意。尽管目前确权效率在互联网企业的加入后提高了不少,但是整体过程依然耗时长,时效性较差。”徐家力表示。
徐家力以著作权确权举例进行说明。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自动产生,无需经过国家行政机关的审查登记。在作者署假名或匿名的情况下,作品在传播过程中极易导致作者身份不明,使作品成为“孤儿作品”。
而区块链登记相当于利用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技术特征,为原创作品嵌入16进制的密码,这个密码会同时储存在区块链的所有电脑上,即相当于为原创作品登记了一张“电子身份证”,且永久有效,无法篡改。法官在对著作权确权认定时,就是基于对科学技术的“公信力”判断。
此外,我国虽然建立了著作权登记制度,可以用于证明著作权权属,但传统版权登记方式程序多、周期长、时效性差,一部分作者不愿耗时去登记。
徐家力指出,基于区块链技术能在每一份著作权信息上加盖时间戳,保证信息的完整、有效和不可篡改,并根据对信息的更新和产生的新信息形成按时间顺序连接的区块链,区块链技术有利于对作品每阶段的创作进行记录,并确认作品的创作者,同时又能使希望匿名或署假名的作者的个人隐私得到保护。
在著作权确权时,列举证据十分困难,在侵权诉讼中的权利内容以及权利的创立时间均难以证明。如果自己的作品没有第一时间被记录,被别人盗窃后,是无法提供有力证据的。
“这样就可以利用区块链‘分布式、公开透明、不可更改’等特点,记录著作权数据信息,有效解决内容流通平台存在的确权难、盗版、公开性差等问题。”徐家力介绍,这种技术上的强证据属性,方便了在著作权确权时,权利人基于公信力而更好地举证。
有利于提高维权效率
“维权难”是许多拥有高新技术的科学家、企业等共同的感悟。从环节和流程上来讲,其追溯链条过长,主要体现在界定侵权难度很大、权利主体难寻、溯源困难、效率低等。
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实现高效追溯至作品的源头,查清作品权属。徐家力认为,区块链与知识产权结合最为紧密的优势是,区块链技术可以为知识产权确权提供一种存在证明。
使用区块链技术,能够对文化产业的全产业链周期做到可溯源,为司法取证提供技术保障和结论依据,这种证据能够在司法诉讼中保护作者。而且利用区块链技术可客观记录交易记录,以供查询。有一个很好的案例就是,此前杭州互联网法院首次确认了区块链电子取证的法律效力。
在区块链技术“保驾护航”的知识产权体系下,维权越来越便利、快捷、清晰,失信者将越来越没有发展空间,科学家们可以放心地研发新技术新成果。
不仅如此,在徐家力看来,区块链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有效打击盗版,还能在社会上形成一种为知识产权付费的观念。
作为专利申请大国,我国每年产出大量专利,其中包括许多高精尖专利,然而很多科学家申请专利后,却依旧“穷困潦倒”,专利根本没有转让出去。
对此,徐家力表示,区块链技术还能帮助形成科学化专利交易市场,为专利找到合适的“买家”。对于一些昂贵到让人望而却步的专利,则可以实现碎片化交易,作者可将作品分成片段,分别写入区块链,使用者如果只想使用某个片段,只需要支付那部分作品的费用。
再过5年,整个区块链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美元,随着公众将更多目光聚焦到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上,区块链相关市场潜力无限,很多困扰我们的现实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区块链被认为是继蒸汽机、电气化、互联网之后,下一个颠覆性的核心技术,它有望带领我们从个人信任、制度信任进入机器信任的时代。”徐家力说。
上一篇: 汤森路透: 伊朗原油出口量继续下降
下一篇: 11月份美国页岩油产量预计日增9.8万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