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及利亚,北非地中海边上的明珠。首都阿尔及尔以南240多公里的艾因乌塞拉高原,地处撒哈拉大沙漠边缘,方圆十几公里没有人烟,气候极其恶劣。
即使是今天,从国内需经历两次飞行约31个小时后,才能抵达万里外的首都阿尔及尔。从阿尔及尔驱车出发,还要花5个多小时,才能抵达高原深处的比林核研究中心。沿途需要进山区,穿隧道,上高原,涉戈壁,可谓翻山越岭。
从1987年至今,比林核研究中心已经存续31年。1982年,阿尔及利亚提出向我国购买研究堆的需求。设计重任由谁来承担,当时存在很多争议。经过权衡,熟悉101重水研究堆的历史和现状、具有大修改建实践经验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成为援建阿重水研究堆反应堆的工艺设计单位。我国第一个大型核设施出口工程——871工程由此应运而生。
1991年,作为技术骨干的原子能院高级工程师张文惠担任了871工程调试队运行队队长,和同事一起去往阿尔及利亚,为其建造15MW多用途重水研究堆——比林堆,又名和平堆。
当时调试人员一般不能外出,活动范围就是用铁丝网围出来的厂区和生活区。那里的生活条件也很艰苦,因为路途远,货物运输周期长,一船货物都要走三个月。今年80岁的张文惠回忆,当时大家住在简易木板房,透风漏雨。房间虽然安装了窗式空调,但当地供电质量较差,停电是常事,空调一旦无法开启,板房内简直是酷热难当。
除了生活上的困难,工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尽管有国内的101堆作为参照,工程在推进过程中也时常水土不服。张文惠至今记得,调试期间,控制棒在水的冲刷下晃动,功率像波浪一样起伏不定,这会带来调节系统的磨损。但当地工业水平低,不能对工程提供任何技术支持。加上这是一项保密工程,设备制造厂的人员不允许到调试现场,这意味着调试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包括设备的缺陷和质量问题,都只能由调试队和安装分包商来解决。
好在,花了并不长的时间,调试队就找到了问题所在——原来,由于一开始设计时找不到合适的不锈钢管材,就把控制棒和导管的间隙扩大了一倍,造成控制扰动量过大。最终,他们在控制棒的上下两头各加了一个环,以减小晃动量。
自己动手建立酒精净化系统,也是在调试现场“逼出来的创新”。在充重水之前,工程人员需要使用约6立方米酒精,干燥整个重水系统。但阿尔及利亚是禁酒国家,买不到酒精。邻国摩洛哥倒是可以买到工业酒精,但不是分析纯酒精,用这样的酒精去干燥重水系统,又会腐蚀堆内壳。怎么办?调试队决定自己动手搞净化处理。
因为没有净化酒精的经验,大家决定先做小实验确定方案,然后建成活性炭和混合树脂柱,用手摇泵做动力,在工棚中建立了“酒精净化系统”。6个人冒着酷暑干了一个星期,才将6立方米的酒精净化了一遍,经过检测,完全满足了重水系统的干燥要求。
101重水研究堆是前苏联于1958年向我国提供的一座7000千瓦的重水型实验性反应堆。上世纪70年代初期,运行二十年后的101堆设备出现老化现象,冷却剂在堆内通道发生“漏流”。1972年,原子能院正式推进了反应堆的改建。在比林堆建造中,技术人员则设定了新目标:以101堆为原型,比101堆更先进。通过调研、实验,技术人员将工艺管插座改成了锆材,从技术上彻底解决101堆的冷却剂“漏流”问题。通过改进,比林堆功率比参照堆功率提高了50%,额定功率达到15MW。
1992年,871工程竣工。这项工程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国际信誉,被誉为“南南合作”的典范,并于199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从引进苏联技术,到出口“中国方案”,在反应堆的发展之路上,我国并没有墨守成规、一成不变、止步不前,而是敢想、敢改、敢做,走出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
白驹过隙,从1987年开始设计,至今已经31年过去了。由于部分系统、部件、设备老化,比林堆及其辅助设施又面临着升级改造的需求,原子能院一批批新的技术人员们又开始奔赴万里,与比林堆再续前缘。
上一篇: 电力现货下广东年度长协应该怎么签?
下一篇: 同样是进口石油,为何美国油价才4.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