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改革开放40年,伴随我国加快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我国石油工业全产业链也开启了从走进到深度参与再到搏击市场的历程。今日起,中国石油报将推出油服篇、油品市场篇、天然气篇、炼化市场篇等观察系列稿件,从市场的角度来记录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足迹,思考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敬请关注。
10月10日,经过22.5天紧张施工,川庆钻探威204H42平台20台压裂车停车熄泵,圆满完成67段加砂压裂,施工时效比计划提前0.48段/日,刷新威远区块加砂压裂效率纪录。推进压裂整体提速提效,是川庆钻探最大化利用压裂资源应对今年工作量大幅增长的重要途径。
今年国内油服市场呈回暖势头,油田工作量大幅上涨,钻机不足、压裂告急、订单排队、保障压力陡增……从“吃不饱”到“吃不了”,如何看待这一轮油服市场回暖?油服又如何走出一条高质量服务油气发展的理性之路?
从“吃不饱”到“吃不了”
油服市场有望迎来小阳春
过去10多年里,跟随国际油价过山车式的涨落,油服行业经历了跌宕起伏。
从刚刚过去的这轮油价震荡期来看:2014年到2017年,油价低谷,国内油服市场迎来寒冬。“最冷”时,国内钻机动用率不到一半,物探队伍动用率不到3成。长庆地区1200台钻机,开工的只有不到600台,中国海油40多座钻井平台大批未签合同。“吃不饱”的油服公司利润率不足3%,很多企业陷入亏损困境。
本周期前几年,油服行业处于高速增长期。全球油服市场规模保持5年年均6%增长率,大量投资带来产能过快扩张,部分公司甚至不惜背负较高的负债率,依靠新增产能拉动钻井服务增长。
从本周期往后看,今年油服有望迎来小阳春。国内上游勘探开发投资相比前两年大幅回升,超出市场年初预期。上半年,国内三大石油公司上游资本开支同比增长22%,有专家预计全年增长将在20%左右,总额超过3100亿元,而2016年这一数字刚过2100亿元。
上游投资,工作量增长立竿见影,油服企业几乎一夜“从冬入夏”,从前两年食不果腹的“寒冬”到现在大干快干的“炽热”,局部出现了队伍和设备紧缺的状况。
中油油服经营报告显示,前8个月,钻井尺数近2000万米,而2016年全年才1500万余米;连续3个月钻机动用率达到97%。上半年,中石化油服国内钻井工作量增长170%,实现4年来首次扭亏为盈;中海油服钻井作业天数也同比增长28%。
钻井压裂服务需求猛增,设备告急。中油油服所属900余支钻井队饱和运行,仍不能满足需求,高峰期钻机缺口达到200部。在陕西,上千支民营钻井队今年“大部分有了活干,甚至哪儿价格高就搬到哪儿”。据中油油服井下作业技术部介绍,今年压裂车需求近1300台,主要集中在新疆致密油、长庆苏里格和西南页岩气等区域,总体设备缺口达到50%左右。
专业技术服务工作量也显著增加。中国石油测井公司从其他市场调集70多支队伍来完成长庆油田大幅增长的测井任务。杰瑞集团、科瑞集团等民营油服公司也获得了大量非常规页岩气项目、致密储层改造、超深复杂井连续油管作业等服务工作。
同时,装备制造订单快速增加。上半年,宝石机械厂新增订货超60%,江汉四机厂产值同比增长107%。部分民营装备企业产能也处于饱和状态,甚至出现订单积压。
油价上涨叠加政策背书
油服或步入景气长周期
“想到今年工作量会增加,但是没有想到会增加这么多。”这是今年油服圈里最常听到的一句话。
没有想到的背后是多重因素叠加,既有历年周期规律,又有今年特殊情况。
油价上涨叠加政策背书,决定了市场快速升温。
一方面,国际油价上扬持续一年半,涨幅超过20%,全球油服市场回暖已成大势。另一方面,在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驱动下,急需大力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增加油气产量。长庆油田、涪陵气田、西南油气田等各大油气田也强化油气勘探开发,积极夺油上产。
有分析师甚至指出,未来5年,油服需求决定因素将从油价及油气公司经济性驱动,转变为国家能源安全政策下的确定性投资拉动,行业有望步入景气长周期。
勘探开发结构变化叠加生产不均衡,带来保障压力增大。国内深井、超深井、非常规井成倍增长,打井越来越难,在今年大规模上产中更加凸显。
以长庆油田为例,今年陇东区块计划增加300多口小井眼、致密油井,对侧钻、定向井、测井服务均提出很高的要求。“干一口水平井的时间相当于常规井的5倍。”中国石油测井公司生产技术处处长张炳军表示,“折合下来,长庆测井工作量今年增长70%。”
大量非常规井上产,也带来相应设备的需求增加。页岩气井需要的压裂设备,超深井需要的50型号钻机、70型号钻机,超高温井和小井眼需要高端的测井仪……塔里木、青海等油田普遍采取小钻机配大钻机打深井的方法,以提高紧缺钻机的利用率。中油油服决定在长庆、新疆等地区开展冬季施工,缓解设备紧张问题。
油田投产要求提高,油服生产不均衡,保障难度加大。例如,甲方要求丛式钻井平台从一部钻机增加到3部,同时钻进,以实现当年打井、建产、投产。相应,压裂也从钻完一口压裂一口,到现在集中释放、集中压裂,调配任务重。“要跟上工作量峰谷差,很犯愁。”中油油服井下作业技术部主任孙玉玺表示。
部分油服产能萎缩叠加投资不足,加剧了国内供需矛盾。低油价下,国际油服公司将中国市场很多自备压裂设备厂关闭,测井保留高端业务,物探采集相继退出。一些民营油服企业为求现金流周转,廉价出售钻机、修井机等设备。此外,低油价下经营困难,设备更新不及时,高端设备不够。据了解,目前国内相当一部分钻机新度系数低于0.3(全新为1),需要更新维护。旋转导向、随钻测井等部分高端技术、工具仪器和软件受制于人,成为保障能力的短板。
市场冷暖背后
油服业务呼唤可持续成长
8月中旬,全球著名能源研究机构RystadEnergy指出,油服业已迎来拐点,6年后,全球油服市场规模有望回到2014年水平,达到9200亿美元。这意味着未来6年油服市场规模年均增长将达到近20%。
在当前市场空间扩大预期和服务保障需求下,目前国内油服市场已经出现增加投资、扩充产能的趋势。上半年,杰瑞集团、石化机械、宏华集团等油服装备企业订单均超过50%。
工作量大增往往带来油服扩能。在前几次油价周期中,这样的教训并不少见。2009年到2013年油价高位运行,陕北地区油田集中建产,国内各油服企业大幅扩能。然而随着油价走低、工作量锐减,国内半数以上产能闲置,等停钻机增多,甚至有的民企破产倒闭。
低油价带给油服的寒意还未完全消失,又逢上游回暖,如何跳出“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循环,平衡好短期对策和长久之计?业界也不乏理性声音。
中油油服党委书记茅启平表示,油服扩能,不但要保障当下生产需求,更要着眼长远。不能让今天投资变成明天的负担。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副总经理郑新权也表示,未来国内油服工作量有望再上新高峰,产能缺口要靠提升工艺水平和作业效率解决,警惕重回“堆设备”的老路。
事实也证明,目前国内部分油服企业选择放远眼光、冷静审慎,并未因设备短缺而急于扩能。
很多企业认为,今年市场服务价格并未上涨,量增效不增,急于扩能并不是最优选择。上半年,中海油服半年报指出:“国内油服整体服务价格未得到恢复。装备板块仍供过于求。”
面对设备紧缺,更加考验油服企业资源筹措的智慧。中油油服采取租购并举的方式,以租为主,同时购买少量深井钻机、压裂车组等高端设备。川庆钻探、长城钻探大力开展外包,充分利用社会队伍,前8个月,长庆地区外包钻井完成量同比增长135%。
在确保设备到位的前提下,更要重视算经济账。“并不是租都划算。例如,压裂车基本租赁5年,就等于购买的价格了。所以设备租或买,要与油田未来生产规划密切相关。”中油油服市场协调部杨培福说。
加强技术和生产提速,挖掘现有产能潜力补缺口是当前采取的重要举措。中油油服落实钻井提速措施18项,实现钻井整体提速15%,压裂采取“即压即走”、连续施工,提速达到20%以上。一轮轮提速以后,如何进一步突破瓶颈、保持学习曲线持续上升,是目前整个中油油服思考探索的问题。石化油服实施高泵压、高排量、高钻速的“适度三高”钻井模式和“井工厂”组织模式,实现三开水平井“一趟钻”,周期缩短30%。
“产能缺口并不是一个绝对固定的数字。”中国石油测井公司长庆分公司周扬说,“年初油田提出要200支队伍,效率提高后165支就够了。”
工作量大增,油服顺势扩能容易,但在油服景气长周期中如何保持理性并非易事。当下国内主要油服企业谨慎投资、挖潜增效,或许预示着寒冬之后的油服业将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