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县”的变迁
——湖北咸丰供电公司改革开放40年电力发展掠影
白荣生
湖北咸丰县是全国唯一与古代皇帝年号同名的县,故别称“皇帝县”。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与川渝紧邻、地貌相似的湖北省咸丰县,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让人感受的是与蜀道一样难。而40年来用电的变迁同样历经艰辛,百转千回。“要不是改革开放,估计我们这现在都还没电用。”10月12日,家住咸丰县小村乡田坝村退休老人秦远禄感慨道。
从城镇有电到村村通电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当天,咸丰县筒车坝火电厂正式发电,咸丰首条35千伏线路正式投入运行。至此,咸丰电网发展也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
1981年12月,县政府决定成立咸丰电力公司,对县电网实行统一调度与管理。
1980年4月,断明峡左岸1250千瓦机组投产,让人看到了农村用电的希望。7月21日,退休老人白方腾(已故)老人回忆道:“我退休时了解到县城用不上电,于是趁开政协会的时候到水电局和财政局申请拨款,想把电引到我们老家,但非常困难。回家后,我就到周围几个生产队家家户户走访,希望大家凑钱引电,每户一根杉树杆子,再凑几十块钱买变压器、电线,男女老少齐上阵,1984年5月份终于用上了电。”从《咸丰电力志》可以清晰地了解到,2001年4月,全县建成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11座,完成了农电体制“县乡一体化”改革和第一批“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目标,建成了以110千伏为中心,35千伏为骨架,10千伏及以下线路为辐射的县级地方供电网络,全县263个行政村全部通电。
从村村通电到户户通电
10月1日,走进该县地处坪坝营国家森林公园腹地的大团坝,游人如织,欢声笑语填满了这个被绿色包裹着的小村庄。
村民张长青谈起当初通电的历史,心情依然难掩激动,他说:“估计到这里的人都想不到我们这儿直到2006年才用上电。我清楚记得,通电那天,县领导到我们家的时候,我80多岁的老父亲不知道怎么样感谢,对着大家就跪下了。因为在他心里,这里永远通不了车,也永远用不上电。”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启动“户户通电”工程,咸丰电力公司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摸底,该县共有无电户1153户,均符合湖北省电力公司实施“户户通电”规定的条件。毫无疑问,地处大山深处的无电户,要解决他们的用电难题,施工难度与之前农网改造相比,难度更大,要求更高。然而,供电企业员工和地方党委政府有着同样的目标,那就是“在咸丰不能有一户无电户。”2006年6月29日,经过近一年的努力,随着大团坝7户村民开心地听到变压器运行发出的电流涌动声音的那一刻,也标志着该县真正实现了“户户通电”。
从户户通电到美丽乡村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农网改造到户户通电,随着电网的不断坚强,咸丰经济社会也呈现加速度发展态势,工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迅猛。
“全靠供电公司,我们村建成了全国文明新村──朱家堡,并带动黄泥凹、小坝、羊蹄岩3个美丽新村建设,成为全乡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示范村。”小村乡羊蹄村支部书记刘光勇指着朱家堡崭新的变压器介绍道。
“让群用好电,助力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是供电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时刻把这份责任扛在肩上,要让全县人民不为用电发愁,不为用不好电发愁。”咸丰供电公司负责人潘宗俊如是表示。
新一轮农网改造实施后,该公司也抢抓机遇,投资6.77亿元实施电网改造,新增110千伏变电站2座,新增改造35千伏变(配)电站10座,新增配电台区966个。依托电力支撑,咸丰县把精准扶贫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把茶园当景点建,把村庄当民宿建,把森林、洞群、湿地当公园建,把农村当景区建,使该县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18.14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29.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25.95%。
上一篇: 浙江自贸区油品交易有望达30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