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浙江省深化企业减负担降成本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我省《关于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正式亮相,这是我省自2016年以来出台的第四批企业减负降本政策。
今年是浙江省企业减负担降成本工作推进的第三个年头,在2016年、2017年分别为全省企业减负1010亿元和1250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又减轻企业负担1180亿元。从全国来看,目前浙江是出台减负政策最多、力度最大、成效最显著的省份之一。
制图:孟耘竹
再为浙企减负850亿元
据了解,本次出台的《意见》共有8个方面35条政策措施。据测算,政策实施后,预计每年可再减轻企业成本和负担850亿元左右。
具体而言,其中落实国家和省级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可减轻我省企业负担430亿元;落实国家出台的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政策,可减负200亿元左右;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和扩大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规模,可减轻企业负担113亿元以上;阶段性下调企业社会保险单位缴费费率,可减轻企业负担71亿元左右;降低物流成本的一系列措施,可减轻企业负担24亿元左右;其他政策减负12亿元左右。
围绕企业减负降本,这些年浙江做了不少实事。近年来,浙江先后取消、暂停、免征和转出了200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到2017年底,实现了省定行政事业性涉企收费“零收费”的目标。
同时,浙江还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比如在全国率先停征了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在全国率先实施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最终也利好企业降低成本,此外,还在全国率先固化了一批政府购买服务。
“以地方水利建设基金为例,全省一年为企业减负130亿元。在走访企业时,我们了解到,像娃哈哈,2017年仅此一项就减负2200万元。”在29日的发布会上,省经信厅副厅长、省减负办主任凌云举例。
“自选动作”利好制造业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也是立省之本。当下,外部环境的变化,加上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融资成本等刚性上涨,让制造业企业面临较大的内外部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增强制造业企业减负降本获得感?除了落实国家出台的增值税改革等措施,浙江还花了不少心思增加“自选动作”。在《意见》出台之前,我省开展了一系列企业成本负担问题专题调研,并在杭州、宁波、温州等地认真听取基层和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比如制造业企业反映较多的用能问题,浙江这次下了很大决心。对用电多的大工业用户,《意见》明确指出,“自2019年1月1日起,逐步降低工商业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的限制性要求,逐年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规模,到2020年,全省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占省内发电量比例超过60%。”
对非大工业用户,《意见》也有覆盖,“通过‘进一步规范和降低电网环节收费’‘利用增值税税率调整等空间,采取临时性降低输配电价等措施’,让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降低10%意味着全省一般工商业电价将平均每千瓦时降低8.4分以上。
测算下来,前者共有4.9万家工商业用户可以享受,年可为企业减轻负担33亿元左右;后者覆盖范围更广,可为企业减轻负担80亿元。
用地成本逐年上涨,企业反映也较多。这次《意见》中明确,进一步加大城镇土地使用税差别化减免力度,对“亩均论英雄”年度考核为A类的企业减免100%、B类企业减免80%。仅此一项,年可为企业减负17亿元。
记者从绍兴一家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了解到,该公司占地25万平方米,在享受既有优惠政策的情况下,2017年共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150万元左右。由于是A类企业,今年至少能再省下150万元。
核心是提高企业竞争力
减负降本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继而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
浙江从2016年开始减负降本工作,数据显示,2015年底,浙江省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的成本是84.8元;到2016年年底,该数据为84元,一年下降了0.8元;到了2017年,又下降到了83.7元;今年1月到8月,在原材料成本大幅度上涨9.6%、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涨13.6%的情况下,浙江省规上工业企业仍然保持83.7元的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
截至今年8月,我省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低0.63元,也明显低于其他东部沿海工业大省。
在浙江不遗余力帮助企业减负降本的同时,浙江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企业效益持续改善,从2016年至今,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增幅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6年、2017年和今年1月至8月,分别同比增长了16.2%、16.6%和15.9%。
通过减负降本,引导企业将节约下来的钱用到研发上去,提升产品竞争力,真正实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义。近年来,我省企业创新活力持续增强,规上工业连续研发投入,年均增长22%以上。以2017年为例,该年度浙江省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达到了609.8亿元,比2016年增长了52.6%,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企业研发费用大幅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