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仍然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最鲜明的特征。而已持续开展两年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正在能源领域显现。
近日,陕西榆横矿区北区大海则煤矿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根据发改能源〔2018〕1581号文的描述,同意实施该产能置换,旨在推进陕北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保障能源稳定供应,优化煤炭产业结构。
种种迹象显示,在一大批低端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已经退出市场的未来,能源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将重在结构优化。分析人士认为,当前能源领域改革发展还有一些“硬骨头”要啃,不能简单模仿国外。
放眼全球,能源领域的大趋势为何?
11月13日,国际能源署(IEA)在2018年世界能源展望中称,假设能源使用效率提高,2017年到2040年期间能源需求将增长逾25%,但若不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那么能源需求增幅将是这个数字的两倍。此外,报告还称,基于“新政策情境”,受为减少空气污染而采取的举措以及液化天然气(LNG)的使用增加提振,到2030年天然气或将取代煤炭,成为仅次于石油的全球第二大能源来源。2040年之前全球天然气需求将每年增加1.6%,到2040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将比现在增加45%。中国很快将成为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2040年净进口量将接近欧盟。
回到国内,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10月3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煤炭消费和煤电逐步减少是大趋势。未来会进一步强化对煤炭消费的管控,以进一步把政策的重心集中到更好地发展非化石能源上来。
能源转型牵一发而动全身,非一蹴而就。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近日发表文章称,需要平衡经济增长、能源需求与清洁转型之间的关系。采取什么样的能源转型策略需要进行科学的合理评估,执行转型政策应该根据经济运行状态进行动态调整,低碳清洁转型应该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时,对于能源转型的路径和方式,需要进行经济性的权衡。他表示,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离不开能源消耗的增加,而目前能源转型的政策主要是围绕减少煤炭消费来进行的,煤炭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主导能源,因此需要充分理解和把握“减煤”的难度,不能过于乐观。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研究室主任朱彤也表示了类似的观点。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能源转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有清晰认识与足够重视,能源体制改革要和提高能源效率、推动能源转型相结合。同时,政府应该立足本国特点,高度重视能源转型推进政策与能源体制改革的协调。
加强能源领域国际合作意义重大。近日在江苏苏州召开的“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上,我国与10余个国家共同发布《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部长联合宣言》,明确在2019年正式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推动能源互利合作,一个巨大的区域国际能源市场正在悄然开启。一方面,可以通过全球化化解产能压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发挥技术进步的外溢作用,推动能源转型。
加强政策研究工作是建设现代化能源经济体系、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推进能源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在近日召开的2018年度煤炭行业政策研究、法律事务工作座谈会暨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法律专家委员会年会上提出,要高度重视加强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的重要性,同时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把握行业发展情况的动态,反映行业诉求,发挥前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