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网讯)第五届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11月21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德国、韩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政府官员、研究机构、企业、大学、环保组织三百五十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重点评估了“十三五”中期煤控工作进展并展望“十三五”煤控目标的实现路径,商讨如何进一步减少煤耗,促进能源转型。这对“十三五”能源规划的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目标的实现、乃至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实施都有重要意义。
在院士圆桌讨论会上,杜祥琬、王金南、彭苏萍、武强、刘科等院士分别从能源结构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治理、节能减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发展等方面对煤控“十三五”的进展与目标进行了解读。在国际退煤化趋势与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圆桌讨论会上,来自英国、韩国、印尼政府和国际研究机构的代表介绍了各自国家以及国际上的控煤经验,并就这些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展开了讨论。在下午举办的行业分论坛关注了主要耗煤行业控煤的最新进展。在地方分论坛上,各重点省市的课题组介绍了地方控煤工作的进展、挑战以及实现“十三五”目标主要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情况,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会议分享了“煤控研究项目”总课题组编写的《“十三五”煤控中期评估与后期展望研究报告》(初稿)。报告认为,煤控助力实现国家“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大气治理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对比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的目标,2017年已完成总目标任务的55%。2017年全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下降到60.4%,2018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将超额完成煤炭消费占比下降到58%以下的目标。2017年碳排放强度在2016年下降6.6%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5.1%,有望超额完成2020年碳强度下降18%的目标。2013年中国煤炭消费总量达峰以来,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煤炭利用效率明显提升,主要高耗能产品单耗水平持续下降。2017年全国煤炭消费比2013年减少了0.98亿吨标煤(约3.7亿吨实物量),降幅达到3.5%,但比2016年增长了0.4%,是2014至2016年连续三年下降后出现的首次反弹。2018年全国煤炭消费量反弹更多,前9个月中国煤炭消费量约28.75亿吨,同比增长3%。增长主要来自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煤控研究项目”课题组估算,2018年全年煤炭消费量将比上年增长约4000万吨,增长1.2%以上。
报告指出,2013年以前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一直增长很快。2013年至2018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进入一个波动的平台期,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转折点,表明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从一个高污染、高碳排放、高投入、低效率的阶段进入一个绿色、低碳、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阶段。
报告指出,作为全国煤炭消费第一大省的山东,其煤炭消费量在2013年至2016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下行的背景下却连年攀升。在政府强有力的政策调控下,其煤炭消费量到2017年首次下降,较2016年的峰值下降6.7个百分点,约减少2700万吨煤。同时,山东省PM2.5年均浓度自2013年的9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7年的57微克/立方米。但山东省煤炭消费量仍占全国总煤耗的10.6%,居全国第一。在2018年煤耗反弹的情况下,要实现2020年在2015年基础上下降10%的目标,任务艰巨。在城市方面,作为中国碳排放提前达峰的示范城市武汉,在2015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3388万吨的基础上,两年间实现煤炭消费减量488万吨。煤炭消费量的削减直接促进武汉市空气质量明显好转,2017年PM2.5浓度为53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41微克/立方米。
报告认为,十三五后期,进一步推动煤炭消费减量替代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电力消费增速高;现代煤化工一些产品产能投资过度,加剧煤炭消费增长压力;耗煤部门去产能与减煤耗效果不明显;对电力产能过剩的风险重视不足;散煤替代的一些措施中,政府投入高、经济性差等。
报告认为,为抑制煤耗反弹,在“十三五”后期,从控增量、减存量、抓节能、促替代、讲效果、重协同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和措施,包括煤电项目停缓建的约束不能全面放闸松动,避免大量投资搁浅。加快电力部门的可再生能源消纳,推动电力行业碳交易。防止煤化工某些产品(如甲醇等)出现产能过剩,在重点行业实施煤炭的减量替代和清洁利用,加快用能结构的优化升级;强化煤控目标约束,避免出台刺激化石能源过度过快消费政策;完善跨区域、跨行业电力调度,可再生能源的配额制和用能权交易等政策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更好利用大气污染治理和碳强度指标的强力约束,依靠环保强有力的监管和监查体系,推动煤炭消费更快下降。
会上还发布了《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回顾与展望报告2018》(执行报告)。2017年,“大气十条”圆满收官,空气质量明显提升,PM2.5的污染防治已成功迈出了第一步,但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报告建议坚持强化重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非重点区域环境质量不恶化的原则,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从重点治理PM2.5转向PM2.5和O3(臭氧)的协同治理,以及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NOx(氮氧化物)的协同减排,同时增加汞和空气氨氮等总量控制指标,强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VOCs减排;将散煤治理作为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托底任务,、增强清洁能源供应保障、以及长效的经济激励机制;在机动车排放控制方面,以改善交通结构为主,重点开展柴油车超标排放专项治理,加大对非道路机械、船舶等的大气污染排放控制。此外,立足更长远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强化绿色善治和法治。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节能协会和“煤控研究项目”课题组共同主办,英国儿童投资基金会(CIFF)、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能源基金会(EFC)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协办,中国能源网和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支持下举办。